
如果你買一條100克的黃金項鏈,選擇在北京買,可能要比在濟南省四五千元。最近一段時間,國際金價大幅下跌引發市民買金潮,國內各大商場、金店都紛紛下調黃金價格,大大緩解高金價讓很多消費者“望金興嘆”的狀況。據記者了解,省城商場和金店也都下調了黃金飾品的價格,與之前相比,現在買黃金比之前能省下不少錢。但細心市民發現,省城金價雖然有所下降,但相比國內許多其他城市,還是高出不少,同樣一件黃金飾品,在北京和上海,每克比濟南便宜四五十元,就算是濟南周邊的城市,金價同樣比濟南低一大截。據了解,因本地金價比其他城市高,濟南每年數萬消費者轉頭去外地買黃金。在如今國際金價透明的前提下,價格差異如果體現在飾品制作工藝上還情有可原,但據業內人士爆料,市面黃金大多都是標準化產品,很多金店售出的黃金,除標注品牌不同,很可能都出自于同一家工廠。 記者 張卓冉
市民反饋:濟南黃金賣價為何比周邊貴一大截?
上周日,在泉城路上的一家商場黃金珠寶區,市民張女士逛了好幾個柜臺,徘徊了很久遲遲沒出手。
她告訴記者,她母親月底過生日,自己本來準備給母親買個黃金手鐲,既當飾品,也算是一種投資,但張女士發現,濟南的黃金賣得比外地貴不少。“昨天逛了四五家濟南珠寶店,港資品牌的多數足金每克售價在379元左右,而她北京的朋友告訴她,在北京的菜百和國華等一些商場,黃金價格都比這個價位低,有的1克就比濟南便宜四五十多元,10克下來,就能便宜四五百元。”
張女士告訴記者,為了買個黃金首飾,自己專門去北京一趟不值得,但如果委托朋友買,又擔心買到的樣式不合適。“濟南金價要是價格能降下來就好了”,她無奈地說。
和張女士一樣,很多市民向本報反映,濟南的金價比國內的很多城市高出不少。市民劉先生說,他每次都是趁到上海出差的機會去買黃金,像他去上海的城隍廟買的金戒指,比濟南1克最少便宜20元以上。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北京、上海等這些一線城市的黃金價格比濟南低,就是像江浙一帶的二三線城市,黃金價格比濟南低的更多,在溫州、紹興等一些城市甚至賣到每克339元,比濟南1克就便宜40多元。即使是本省的青島,黃金的賣價每克也比濟南低了十幾元。采訪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比一線城市,黃金價格信息不對稱讓濟南每年有5萬人到外地買黃金。特別是近兩年高鐵開通后,濟南流失了相當一部分黃金消費群體。”
專家: 品牌溢價嚴重濟南黃金貴出有因
近年來,由于銀行存款利率遠低于通貨膨脹率,樓市、股市等投資渠道表現的又不佳,黃金作為目前可保值增值的硬通貨,以及婚嫁、禮品的強大需求拉動,在全國都格外火爆。
尤其是今年春節以后,金價的大幅下調震蕩,更引發黃金消費潮。但是相比于全國市場,濟南的黃金消費,在總量上仍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據了解,濟南目前年黃金消費在10億元左右,而北京的珠寶商場菜百一年黃金銷售量達到100多億元,濟南連北京一個商場的黃金消費的1/10都達不到。
對此,社科院零售市場研究專家王云認為,濟南黃金市場不旺,不是消費熱情不夠,作為山東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城市,濟南的黃金消費潛力足夠大,正常應在20億元以上。他認為,濟南金價太高,是抑制市民購買黃金需求的主要原因。
專家認為,濟南黃金之所以貴,與目前濟南黃金市場競爭還不夠激烈有關,很多商家賣黃金,保留了較高溢價。在國內其它一些城市,黃金利潤率4%-5%算正常,但濟南,一些商家黃金純利率達到8%,高的甚至達到10%,每克黃金賺幾十元。如此高的利潤,嚇退了很多人。有些人甚至跑外地購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港資品牌黃金溢價甚為嚴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們1克黃金的成本價普遍高出國際金價100元到150元左右。以300元國際金價為例,港資品牌會賣到400多元。”
揭秘: 多數來自同一工廠黃金是標準化產品
市民購買黃金飾品時,常遭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商家號稱自家的黃金比其他家做工好,所以價格高。還有的商家說,他們款式比其他家的好,所以貴。有些商家,甚至推出金飾不按重量,按件賣,算下來一件金飾是正常售價的2倍還高。
黃金的工藝和款式差別真的這么大嗎?據本地珠寶業內人士透露,其實濟南市面上的黃金,除一些來自臺灣的黃金外,95%的黃金飾品都是來自深圳的工廠,產品工藝和款式上,基本上都是一樣的,甚至很多品牌是來自同一個加工廠。
據了解,深圳是全國的黃金珠寶首飾加工基地,國內90%的珠寶是在此加工生產的。作為黃金飾品集中度更高,規模較大的黃金工廠也就是包括百泰、粵豪、翠綠、同心、藝華五家,他們的加工量就占到80%以上。黃金工廠加工完成后,由珠寶零售商挑選批發后進入零售市場。在批發的時候,都是按克批發的,沒有哪件按件批。
在黃金工藝和款式上,多數品牌的金飾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在零售環節,各家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定價,有的賣高,有的賣低。
專家介紹說,作為大眾黃金飾品來說,它的品牌屬性和品牌附加值并沒像其它飾品那樣高,所以很多消費者關注金價,并把價格作為一個最主要衡量點,這并沒有錯,因為黃金的標準是單一的,就是按重量來計費,是高度標準化的。不要被一些商家的各種概念加價所迷惑。
內幕: 記住這個公式,30秒算出黃金飾品成本
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由于黃金的價格每天都在浮動,而對于商家的金價構成,作為普通消費者,一般人很難搞懂。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市民都想知道黃金的底價怎么計算的?市民黃先生說:“只要知道了底價,就可以搞清楚商家賺了自己多少錢。”市民劉女士也說,知道了黃金底價的算法,就有了和商家砍價的底氣,可以買到最高性價比的金飾了。
為此,記者通過多方打聽,從行業人士那里,了解到商家黃金的進價成本的計算公式。黃金飾品售價真實成本=國際金價+5-10元工費+5%消費稅。通常情況下,商家對加工費一直諱莫如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加工工費,根據加工難易的不同,國內黃金加工工費,每克也就是在5-8元左右。此外,大型商場中對黃金珠寶的扣點在8到12個點左右,因此商家還會在真實成本外加上這部分利潤。
多數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總是聽到銷售人員說每個黃金飾品中,款式設計費用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然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制作黃金產品,已經實現流水化作業,無所謂損耗可言,而黃金的設計在深圳工廠中批量生成,同一款式甚至生產幾億件。”
新聞鏈接
為何說黃金是 抗通脹的投資品?
黃金價格忽漲忽跌,讓人緊張心動。中國大媽似乎一夜之間成了拯救黃金市場的“神”,但也因為黃金再次下降成了被套的人。在國際金價一路急瀉的行情下,國際金融市場開始流傳黃金難以無法保值的論調。
如果把金價與一些城市的房價做比較,結果會怎么樣呢?紐約、華盛頓、倫敦、巴黎、東京、羅馬、米蘭、日內瓦、蘇黎世、中國香港、悉尼、中國臺北等20個大城市的房價綜合平均計算,40年來平均漲幅沒有超過十倍,歐美大多數大城市的房價漲幅,比平均漲幅更低,漲幅沒有超過5倍。而42年來,黃金上漲約56倍,從此看出,國際金價遠遠跑贏全球的通脹率。
在近四十年的國際經濟起伏變化中,國際黃金對于銅、鋁、鉛、鋅、鋼鐵、塑料、鐵礦石等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也是具有很大優勢。不管行情怎么劇烈波動,黃金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中的硬通貨,迄今并未喪失抵抗通脹的作用。
黃金目前遇到了大調整行情,這個調整過程很可能不短,它提醒世人,投資必須選擇好適當的時機。而從長時段看,這并未改變黃金是最能抵御通脹風險的投資品種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