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國(濟南)第八屆兒童產業博覽會暨中國(濟南)乳品行業發展論壇(以下簡稱乳業發展論壇)在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召開。論壇上,來自產業界、高校、職能部門的各界人士紛紛建言:“讓消費者喝到放心奶,重塑中國乳企形象已刻不容緩”。
本次論壇由濟南時報、山東省畜牧行業協會奶業分會、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聯合發起。5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的工作中提出,要樹立優質國產品牌,提高消費者信心。在此背景下,乳業發展論壇的召開顯得恰逢其時。
論壇上,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閻世春、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院教授牛樂寶、山東大學品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曰瑤、光明乳業山東公司總經理張少華以及山東興牛乳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張開生分別就“重塑中國乳業新形象,讓消費者喝到放心奶”主題發表見解。光明乳業、興牛乳業、得益乳業等乳企承諾,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進一步提高嬰幼兒奶粉和乳制品的質量,樹立優秀國產品牌。
“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從三鹿奶粉事件三聚氰胺在乳品中濫用,到2012年12月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禁止攜帶奶粉出境,中國香港禁止大陸游客攜帶奶粉出境,乳品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內乳品行業也集體陷入信任危機。
在復雜的乳業市場環境下,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監管控制措施來保障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安全。如從國務院出臺促進奶業發展計劃,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七部委的發展綱要,到今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要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采用電子監管碼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等。
“對于大型乳企來說這是件好事。”光明乳業山東公司總經理張少華認為,從這些措施不難看出國家對乳品企業、嬰幼兒奶粉質量嚴格監管的決心。張少華說,“國家通過加強對嬰幼兒奶粉質量的監管來淘汰生產不合格乳制品的企業,凈化乳業市場環境。”他告訴記者,有些品牌的袋裝純牛奶標識為保質期5—7天,冷藏環境為4℃—7℃。其實在常溫下放上半個月也不漲袋,不變質,“這種牛奶顯然加了過多防腐劑,如果被消費者買來喝到,出現問題了,不僅會懷疑這個牌子的牛奶不靠譜,還有可能懷疑,是不是所有品牌的牛奶都是這樣的?”他直言,“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對此,山東農業大學食品科學院一位教授認為,如果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的采用電子監管碼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必須由第三方操作監管。“由乳品企業采集信息后,第三方進行審核錄入系統,這樣的全程可追溯系統更具公信力。”
“誰有奶源誰就贏得市場”
濟南乳業近年來發展迅速。自2011年3月底實施乳業準入新規后,濟南乳業市場迎來大洗牌,洗牌后的各家乳企更加規范,更注重從源頭上控制乳品安全。濟南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閻世春告訴記者,目前濟南乳企占山東全省的45%左右,穩定的品質成為眾多乳企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佳寶、興牛、特地等本地乳品企業從源頭原料抓起,奶牛養殖近20萬頭,低溫奶、酸奶的比例逐年上升。山東旺旺食品精選奶粉原料品質,以先進的設備、工藝生產高品質牛奶。
興牛乳業銷售總經理張開生坦言,是國家政策的引領和乳品消費市場的變化促使眾多乳企開始重視奶源基地建設。例如近期,5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又提出了制定相關政策,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的要求。
也就是說,誰能掌握安全的奶源誰就能贏得市場,
乳品企業要想搶得發展先機就必須從源頭上加強乳品質量安全控制。張開生表示,前身為山東農科院畜牧所乳品廠的興牛乳業就是通過完全奶源自控,專業巴氏奶配送到戶,才讓濟南300余家幼兒園信任并集體消費該品牌的牛奶,如今的興牛乳業市場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乳企樹品牌可采用多商標策略
掌握安全的奶源,才能增強消費者對國內品牌乳企的信心。樹立優秀的國產品牌更需要產業界、學者專家匯聚一堂進行探索。論壇上,光明、興牛、特地、伊利、圣元等眾多乳企與山東大學品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曰瑤就如何樹立優秀乳企品牌,規避企業風險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孫曰瑤認為,乳企可以通過采取多標策略降低風險。“多標策略即多種商標策略。例如,同一個乳品企業,如果同時生產嬰幼兒奶粉、中老年奶粉、低脂奶粉、糖尿病奶粉、純牛奶、雙歧奶、酸奶等,每個產品都應該采取一個獨立的注冊商標,以防止一損俱損。”這種針對不同類別、不同檔次、不同品種以及新商品來設置不同的商標,可以使企業的整體聲譽不受個別商品聲譽降低的影響,分散商標在使用過程中對乳企的風險威脅。他指出,多商標產品在進商場、超市的過程中也較占優勢,多個商標的乳制品占領的貨架會比統一商標乳品要多,會通過增強消費者視覺感官的沖擊來加深印象。“這種策略已經在汽車、服裝等多個領域有了典型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