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船鲅魚上岸,價漲了不少。
6月1日是休漁期,沙子口碼頭漁船陸續歸港。
將船靠到岸邊,卸下最后一船海鮮,老漁民王少強結束了春季幾個月的海上漂泊。按照《2013年山東省海洋伏季休漁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規定,青島市伏季休漁將于6月1日中午12時正式開始。因為海貨越來越少,船老大們不再像往年“見縫插針”,九成漁船已經歸港,近三分之一的漁船甚至提前半個月休班。同時 ,城陽區河套、紅島的不少漁民,因為捕魚難,放棄了當船老板,到沙子口碼頭為船老大們打工 。
最后一船鲅魚身價高
“最后一船鲅魚上岸啦。”伴隨著62歲的船長曲保建的一聲吆喝,早已等在岸邊的小商販們慌忙掏出了準備好的現金。據曲保建介紹,這最后一船鲅魚是從88號海區附近收購的,“大約收了6000多斤。”為了這6000多斤鲅魚,曲保建和他的伙伴們整整在海上漂了六天時間。
“越往后海貨越少,價格也貴了,比前幾天貴了兩三元錢呢。”曲保建介紹說,前幾天的鲅魚海上收購價還在11元~12元一斤,上岸后被賣到13元,這次海上的收購價格就到了 13元~14元一斤,售價自然也就漲到了15元~16元。
當天,沙子口漁港碼頭九成多漁船已經歸港,開始伏季休漁。根據《2013年山東省海洋伏季休漁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規定,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伏季休漁時間為6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其中刺網休漁時間為6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山東省禁漁區線內的定置作業(含鳀魚落網)休漁時間為6月1日12時至8月20日12時;所有休漁漁船要嚴格遵守伏季休漁有關規定,按時進港休漁,休漁期間不得出海作業。
近海魚少漁船提前休假
5月31日,記者來到沙子口漁港碼頭,在這里,已經有40多只船卸下海貨,安靜地停泊在港口。“休漁期開始,船回來之后一般還要去船塢休整一下,現在沙子口碼頭上的70條收購船,已經回來了 50多條。”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漁港管理處郝振梅副主任告訴記者。
“不用等封海,我們提前就回來了 。”55歲的老朱一邊做著最后的收拾一邊告訴記者,從五月中旬起,漁船就再也沒有出去過,“沒有魚,出去干什么,放假早點回家。”皮膚黝黑的他憨厚地笑著說。對于年輕的船主王常輝來說,最后一船海鮮的情況也不理想。“明天就是休漁期,今兒就不出去了,反正一年也就這樣了,再出去沒有意義。”他對記者說。
“去年,我們休漁期結束前還去了一趟近海,帶回來了點鲅魚,今年不行,貨太少了 ,出去沒意思。”船長老李告訴記者。“沙子口碼頭上二十多條漁船差不多從這個月開始就不怎么出去了。”收購船船主董福洪也告訴記者。
沙子口八成收購船不賺錢
從二月底三月初開始準備船只、招人出海,到五月底修船回家,船長和船員們在海上勞作了三個多月。休漁期開始,又到了算總賬的時間。
“去年的量就少,今年的量更少。”董福洪忍不住嘆氣:“差不多只有去年的一半。”他告訴記者,而更為嚴重的是,沙子口的收購船,60%的在賠錢,80%不賺錢。“柴油已經接近一萬元一噸,人工費和去年基本持平,最重要的是量太少了。”少的時候出去兩天,只能收三四千斤。“去年我的毛收入是70萬元左右 ,今年也就40萬元。”對于未來怎么辦,董福洪稱自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現在很多收購船都在觀望,生意越來越不好干了。”他嘆氣說。
“能夠在沙子口碼頭收魚的,都有關系 ,不光是關系船,外面還得有關系戶,這樣才能保證不賠本,休漁期要請客送禮,為秋季收魚做準備,不然沒法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船老大說:“春季是賠了 ,就看秋季了。”
寧當“打工仔”不做船老板
其實,以董福洪為代表的沙子口收購船船主,算是“高級漁民”的代表,有著相對豐厚的資金支持,但對于青島更多的小船漁民而言,漁業資源的萎縮讓他們不得不放棄“船老板”的稱號,成為一名打工船員。
49歲的李兆策已經打了20多年魚,“之前是給自己打,現在是給別人打”。他原本是城陽區河套街道一名小捕撈船老板,最終放棄了自己的生意,轉而給別人打工。
據李兆策介紹,幾年前,他和四個同鄉一起承包了一艘150馬力的漁船,從事對蝦、黃花魚的捕撈。“海里的魚越來越少了,我們幾個合伙人一年忙下來后算賬,落到手里的才三四萬元錢。”李兆策說:“自己干根本不行,我老婆也一起干,這樣就賺得太少了。”
“打工就相對穩定一些。”李兆策說。他賣掉了自己的捕撈船,兩年前來到沙子口漁港,成為一名受雇傭的船員。“給別人打工唄。”他笑著說。雖然一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但李兆策很知足:“這比自己干穩定,還賺得多 。”目前,沙子口碼頭上像李兆策這樣有經驗的船員工資都不低,“一年差不多有五萬元錢,而且我老婆還有工作,家里的負擔就少多了 。”他邊算賬邊告訴記者。不僅僅是李兆策一個。“我們漁船上的六個人,四個人以前都是自己干的。”他對記者介紹說:“城陽河套、紅島還有一些日照的船員,很多都是把自己的船賣了,來給別人打工的。”
今年水冷,面條魚汛遲到
有關部門將嚴打違規捕撈,多舉措改善漁業環境
“休漁了,并不意味著我們吃不到海捕魚。”在采訪中,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各海域休漁時間不同,大量的南方海捕魚和養殖魚將會出現在青島市場上,填補休漁期的空白。目前,青島市各區市海洋與漁業局已經做好了應對休漁期的全面準備。
應對魚汛執法力度加強
“今年天氣比較冷,海水溫度比較低,面條魚魚汛還沒到來,這為我們的執法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中國海監嶗山區大隊隊長劉濱告訴記者:“六月初的面條魚汛,對漁民吸引力非常大,屆時嶗山區將加強監控,積極應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休漁期海上執法將繼續采取陸上檢查和海上檢查相結合。“我們擁有103公里的海岸線,大小碼頭16個,小漁船多 ,監管難度大。”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吳國寶坦言,為此,嶗山區30多人的執法隊伍將24小時待命。“海上有兩艘大型船,帶有附屬船,在嶗山區307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執法。”
漂在大海上,執法船是如何發現違法捕撈的小漁船的?在海監船的操作臺上有雷達、指南針、GPS定位儀、無線電話、水深測試儀、避碰儀等精密儀器。依靠雷達和避碰儀的AIS識別,就可以看到漂在海上的船只。
船籍港管理制度實施
據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所有應休漁漁船6月1日12時前必須回其船籍港停靠。漁船持證人要認真填寫《2013年伏休漁船停港確認書》并簽字,伏休責任人簽字確認,這尚屬首次。“各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業執法機構不得擅自批準外地漁船在本市停港休漁。”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
同時,漁船休漁期間不得擅自離港或轉移停泊地點。因避風等安全原因由各區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安排變更停泊地點的,不安全因素消除后,應立即返回原停泊地點。
各級漁業執法機構要加強執法協作,組織海洋與漁業執法力量加強對停港休漁漁船的聯合檢查,加強源頭管控。根據屬地化管理原則,各區(市)組織漁政船對所轄海域實施管理,市局執法支隊加強對前海和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的管理,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和交叉檢查。
對海上查獲的涉嫌違規漁船,必須嚴格執行“海查陸處”有關規定,一律押回指定港口集中扣押,不得在海上處罰后放行。漁政執法機構在對違規漁船查處時,須對違規漁船配備船員的持證情況、安全設備配備情況一并做出檢查處理。
多項措施改善漁業環境
據了解,為了緩解這種資源衰竭的狀況,嶗山區海洋與漁業部門從2005年就開始了增殖放流工作。截至2012年,嶗山海域共累計放流了12億單位的各類苗種。主要有日本對蝦,梭子蟹,海蜇,扇貝以及其他一些魚類。從放流的效果來看,嶗山海域已經有部分魚類回捕量開始出現回升。
增殖放流讓大海的生態環境開始改觀,但已經破壞的近海漁業資源想恢復如初,并沒有那么簡單。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光說,造成漁業資源枯竭的原因,除了海洋生態大環境的惡化,就是過度捕撈。之前,嶗山區共有1100多艘捕撈船,因為都是小馬力,只能在近海作業。這些漁船的扎堆作業對近海漁業資源的平衡造成了破壞。
近海的過度捕撈使得很多沒有長成的魚子魚孫也被捕撈了上來,正常的食物鏈遭到了破壞。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緩解近海壓力,嶗山區政府投入2700多萬元,對全區597艘小型的近海捕撈漁船進行了報廢,合并建造遠洋船,鼓勵漁民去遠海進行捕撈。
與此同時,嶗山區還在建設3處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這將對海洋生態起到很必要的修復作用。魚礁讓海藻、魚蝦有了棲息地,能更好地產卵孵化,提高了海洋生物的繁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