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記者冒著細雨來到鞭指巷3號院,這座住著10戶直管公房租戶的老院正在翻建。65歲的老租戶孫先生告訴記者,這座老建筑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他們祖孫四代都曾在這里居住。1992年因政府規劃這里被列入拆遷范圍,凍結20年,去年剛剛“解凍”。這次翻建,圓了10戶居民的安全住房夢。
百年老宅養育祖孫四代
27日,記者跟隨歷下區房管局泉北房管所的工作人員來到鞭指巷3號院。登上石質臺階,跨過高高門檻,記者看到,兩米寬的門房內別有洞天,一條曲曲折折的小道串聯著大大小小七八間房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居住著10戶直管公房租戶,最短的一戶也住了近30年。“我們家從祖父開始就在這里居住了,細算起來已經住了四代人了。”65歲的老租戶孫先生告訴記者,房子具體建設年代他記不清了,但絕對超過百年。房子起初并非公房,而是一個李姓大戶人家的房產,后來因為種種原因由政府直管,租給了他們。孫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人在這所老房子里經歷的太多太多,非常有感情。
輪修輪住 翻建也能不搬遷
老建筑維修不是一件容易事。民居聚集處老建筑維修,更多的時候還要協調鄰里的關系。
歷下區泉北房管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位于明府城內的直管公房房齡較高,近百房齡的老建筑不在少數,維修難度大。另外,明府城老建筑鱗次櫛比,留下的施工通道難于“容忍”現代化施工機械進入,施工效率低。
“不少老建筑的墻體材質都是土坯,拆除也是一件麻煩事。”工作人員表示,在這種老城區施工最常用的工具竟是小推車,大型機械全無“用武之地”。
記者了解到,由于在院里居住多年,不少租戶搬出去住有困難,考慮到這一現實,施工人員改變施工計劃,由整體翻修變為“輪修輪住”。先翻修其中的一部分房屋,建設期間,租戶可以住在剩余房屋里,減少搬遷麻煩,受到租戶的歡迎。
200平方米翻新宅市值約300萬元
“這個院里直管公房的面積約有200平方米。”泉北房管所工作人員表示,整個明府城直管公房的面積為49326平方米,共有租戶1702戶。
記者在現場看到,翻修接近尾聲的東側房屋就是孫老先生的家,面積大約50余平方米,翻新的房屋已經鋪上了白色地板。“這樣的房子真是盼了很多年了。”孫先生看著新房說,現在就是拿知名小區的房子跟他換他也不愿意。
據了解,明府城片區,房子的市場價值一平方米差不多15000元,這樣算來鞭指巷3號院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市場價值接近300萬元。“不管它值多少錢,我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我家四代都在這里住過,這是我們的根,現在房子翻修了,我們將一直在這里生活下去。”孫老先生看著院內正在翻建的老房子,似乎在回憶那些不能忘卻的曾經。
相關報道:濟南風雨中樹歪麥倒 黃河鎮受災兩萬畝
"到此一游"陋習引熱議 濟南景區多處現"簽名墻"
濟南今遠豆撈坊停業 3000元儲值卡無人給退
濟南詐騙犯冒充老師打電話騙錢 多名家長中招
濟南本周迎3場降雨 汛期修路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