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人員對勘探出的巖石進行觀察記錄。(資料片) 本報記者 王媛 攝本報記者 喻雯
5月18日,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濟南城市軌道交通三條線路也露出真容,這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在報批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關于濟南城軌的建設,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可謂“一波三折”,而我省知名交通專家許云飛見證了這個曲折的過程。
1998年—— 地鐵提案未受重視
說起濟南的軌道交通規劃,我省知名交通專家許云飛感慨萬千,作為省政協委員,早在1998年他就在山東省兩會上提出了“濟南應該修地鐵”的提案,當時有不少人感到很可笑:濟南有必要修地鐵嗎?也有一些人反對和質疑:濟南地下有錯綜復雜的泉脈,建地鐵肯定會破壞泉水。
“結合特殊的地質,濟南的地鐵不是‘該不該建’的問題,而是‘該怎么建’的問題。”許云飛說,當初大家最大的顧慮就是泉水,認為修地鐵一定會破壞泉水。“我覺得,這是一個奇怪的邏輯,修地鐵確實有破壞泉水的可能,但只是‘可能’,而不是‘一定’。”
許云飛認為,修地鐵的依據更多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當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時應該考慮修建地鐵,達到3000美元就該計劃修建地鐵,達到4000美元就該著手建設地鐵了。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濟南就達到了這樣的標準,考慮修建軌道交通的時機已經成熟。
“一個城市的交通規劃應該提前50年,最好能與城市的規劃同步。”許云飛坦言,應該將建設項目的論證、設計等前期工作提前完成后儲備,待條件成熟時實施。“規劃就是要有前瞻性。這樣做,雖然前期花費的精力較大,但可以保障項目的可行性并從總體上降低成本。”
2002年—— 6位院士專題論證
當年的提案雖未引起重視,但許云飛一直沒有放棄。到了2001年,根據調研和分析,許云飛畫出了濟南的地鐵規劃圖。依托城市布局和泉脈走向、分布,他把地鐵規劃在了濟鋼到張莊機場一段。“這段既是大的交通干道,也不存在破壞泉脈的問題。”許云飛這次信心滿滿,再次把地鐵提案帶上山東省兩會。
時隔一年,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的6位院士就濟南市地鐵建設與地下水保護問題做了專題研討。有院士提出建議,如果要在濟南修建地鐵,為了保護泉水,減少對泉水的影響,最好是淺修,地鐵線建在地下十一二米就可以。針對濟南修建地鐵規劃多年遲遲未上馬的情況,多數院士指出:對于濟南地下水系統的情況了解不夠清楚、各部門意見分歧,是濟南修建地鐵的最大障礙。
研討會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出于“與城市功能區域、用地開發及環境生態保護以及保護好泉脈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應當慎重研究”等諸多因素考慮,濟南軌道交通工程擱置下來進行“充分論證和規劃”。
論證擱置兩年后有了點眉目,2004年,濟南市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中提出,為完善內外交通網絡,包括軌道交通在內的市區綜合交通體系已被確定要“重點規劃完善”。
2006年—— 濟南擁堵日益加劇
一波三折、反反復復的論證讓許云飛有些沉不住氣了。到了2006年,濟南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當時在北園路一線已經建設了高架路,由于地基很深,導致再修建地鐵會非常困難。如果在其南北兩側修建,則面臨大量的拆遷工程,難度加大。
這讓許云飛想起了青島的地鐵工程。青島市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醞釀地鐵工程,1990年前后成立了地鐵辦公室,制定了長遠的發展規劃,不僅在火車站下留有專門的試驗出口,而且建筑和道路的分布都為將來地鐵的建設留有余地。“濟南遲遲沒有動靜,越拖擁堵越嚴重。”
許云飛認為,濟南之所以擁堵不是因為主干道少,而是平面交叉口太多。交叉口多了,要解決人的出行難題,就得依靠地鐵和輕軌。解決車的擁堵,依靠的是高架和立交橋。在城區適合的是地鐵,在中心城和衛星城之間需要的是輕軌。
到了2009年6月份,濟南軌道交通規劃終于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濟南市與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簽訂了濟南市軌道交通規劃技術咨詢合同,根據初步計劃,濟南將實行地鐵和輕軌相結合的模式,客流量大的區域建地鐵。
2011年—— 軌道交通規劃完成
此后,相關部門相繼在歷山路、明湖路西段、山大南路、經十路等路段做了地質勘探。經過一些前期論證工作,2011年的濟南市兩會上傳來消息,目前濟南軌道交通建設的規劃已經完成,將采用地上與地下地鐵相結合的方式,時機成熟后就將開始試驗段建設。根據規劃,濟南市規劃建設7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經十路軌道交通規劃采用淺埋式地鐵的方式,市區規劃采取地下軌道交通的方式,而繞城以外、建筑人口密集度不大的地方規劃建設地上軌道交通。
當年又過了一段時間,濟南市軌道辦和市規劃局傳來消息:《濟南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已經通過專家的評審論證,目前正在等待相關部門的批復。種種信號表明,濟南人多年的地鐵夢離實現又近了一步。
2012年—— 軌道交通規劃將盡快報國家審批
2012年,濟南市軌道交通在經過了前期漫長謹慎的論證后,即將在報批程序上邁出實質一步。
4月12日,在建設美麗泉城動員大會上,《全市城市建設管理重點項目推進計劃(2012年至2013年)》正式發布。重點項目推進計劃確定了城市建設管理重點項目共6大類279項,濟南快速軌道交通工程作為“城市基礎設施類”中的一項列入其中。根據計劃安排,市發改委作為責任單位,市財政局、規劃局、國土局、城鄉建設委等部門配合,要做好軌道交通的前期規劃報批工作,推進機構為治理交通擁堵指揮部。針對此項目,市級投資估算為3000萬元。
濟南市常務副市長孫曉剛在談到加大道路交通建設力度時明確指出,要加快做好軌道交通建設線網規劃,盡快上報國家審批,力爭完成一號線試驗段開工準備。
2013年—— 濟南軌道交通規劃 正式啟動
經過多年的論證和多方努力,2013年,濟南終于將啟動軌道交通建設。2013年1月9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敏在參加濟南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時透露,8日,時任山東省省長姜大明調研濟南軌道交通項目,這標志著濟南軌道交通規劃正式啟動。
2013年濟南市重點前期項目安排計劃表顯示,濟南軌道交通建設對泉水影響研究和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已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總規模108公里。
2013年3月,濟南軌道交通又有新進展。3月28日,在濟南市規劃局舉辦的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集中面復會上,濟南市規劃局市政規劃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濟南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軌道交通控制性規劃、軌道沿線用地控制規劃等相關配套規劃正在編制完善中。
根據濟南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濟南軌道交通遠景線網共有9條線路構成,全網規模約330公里。目前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待批,確定“一橫兩縱”三條快線。根據計劃,這三條線建設以地面為主,擬2018年建成。
對此,濟南市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已完成,也準備上報走審批程序。該負責人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濟南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地方政府審批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上報,這兩個程序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許云飛預測,濟南軌道交通從報批到建成使用需7到10年。按照目前濟南的情況,如果今年線網規劃能得到批復,到國家立項再到施工建設,如果每個環節都很順利,首條地鐵線2020年前后有可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