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之煥
近日,嶗山灣公益海洋牧場已通過環評,記者從青島市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6月中旬,嶗山灣公益海洋牧場將進行人工礁石投放,屆時將用5種礁石為海洋生物打造“海底樂園”。建成后的海洋牧場面積將達170公頃。
200條舊船“待命”
海洋牧場聽起來似乎很新鮮,實際上就是將廢棄的舊漁船、車輛以及大石塊、鋼筋混凝土構件投入到海底,再植入人工海藻達到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和恢復漁業資源的目的。之前,青島市有幾個主要以養殖業為主的增值經營性海洋牧場,而嶗山灣公益海洋牧場則是首家公益性海洋牧場,牧場分為會場灣、兔子島與獅子島、女兒島與大島巖以南三個區域,其中會場灣重點保護梭子蟹,其余兩個海洋牧場投放區則為休閑生態保護型。
23日,記者在嶗山區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牧場辦公室看到,人工礁石的雛形已經建成,分為扭王字型、方凳型和廢棄船體等五種類型。目前在小麥島已經有200艘船只等待報廢,在船上加上石頭沉入海底成為礁石,吸引海底生物前來。“目前我們已經在田橫島打造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礁石,已經完工500余塊,后期還將繼續打造10000塊人工礁石。”海洋牧場辦公室主任周毅介紹,小麥島的廢棄漁船改造后,預計6月底將投放到海底。
魚、貝有了好環境
預計2015年竣工的公益海洋牧場,讓不少島城市民期待不已。在小麥島施工現場附近,帶著4歲孩子路過的徐女士說,女兒很喜歡動畫片《海綿寶寶》。聽說要建海洋牧場,孩子天真地問是不是海綿寶寶住的地方。
周毅介紹,海洋牧場可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礁體附生的藻類可消耗氮、磷并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貝類能凈化水質,減少赤潮發生;此外,一空方魚礁,每年可收獲0.75公斤海參、鮑魚等海珍品和2公斤經濟魚類,產值近200元。據測算,增殖休閑型人工魚礁達產后的凈資產收益率可達25%,是目前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漁業投資項目;在社會效益方面,在魚類產卵場、育肥場、洄游通道等場所投放人工魚礁,會使之自然成為拖網禁捕區,大大減輕捕撈強度。
青島將投放 10億魚蝦苗
隨著魚類等海洋生物的減少,各地也采取不同措施應對海洋資源的枯竭。除海洋牧場外,通常還會通過休漁、增殖放流來保護海洋資源。
從6月1日起渤海和黃海海域進入為期三個月的伏季休漁期。其中刺網休漁時間為6月1日12時至8月1日12時。根據休漁期規定,所有休漁漁船6月1日12時前必須回其船籍港停靠。休漁漁船休漁期間不得擅自離港或轉移停泊地點。漁業執法部門對查處的違規漁船一律按全省處罰標準的最高限處罰。
6月1日起,青島市也將投放5.578億尾苗種,省海洋與漁業廳也將投放3.5億尾魚種,預計總投放量將超過10億尾,通過增殖放流來恢復海洋生態。投放苗種包括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褐牙鲆、魁蚶、海蜇、金烏賊;淡水放流品種選擇鰱魚和鳙魚。
本報記者 陳之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