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云龍
初來濟南,出門時常得問路。就是在這一次次問路中,感受著濟南人的熱情。不管是大爺、大媽還是姑娘、小伙,不管是在悠然踱步還是在忙著趕路,面對詢問都會熱情作答,或者索性把你領到公交站牌處。這份熱情的背后,是濟南這座城市的文明。基于此,濟南在去年“創城”測評中位列13個省會和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首位,絲毫不讓人感到詫異。
4月3日,在全市文明城市創建委員會(擴大)會議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創城委主任楊魯豫表示,濟南將堅持“創城為民”,努力在創建過程中提高市民素質、創新社會管理,進而造福人民群眾,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其實,市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的文明可以促成一座城市的文明;而這座文明的城市,終會將文明所帶來的福利反哺給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每個市民。
所謂“創城”,其實就是致力于讓這座城市變得更美、更好。生活里的點滴善行,都折射出文明倒影。
不亂扔垃圾、不亂穿馬路……“創城”其實和每個市民息息相關。讓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變得更美好,其實也就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所以,面對“創城”,濟南人人有責。我們距離全國文明城市從未如此之近,誰舍得讓它和濟南擦肩而過?
和市民一樣,政府部門、政府行為的文明程度也時刻反映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果一個城市里存在管理渙散、工作拖沓、效率低下、制度落后的“不文明部門”,那么,這座城市也難以被稱作文明城市。所以,一些地方往往用“創建有獎”的方式,鼓勵各級部門開展文明單位創建工作。但這種“只獎不罰”的方式,容易使一些落后部門安于現狀,長期無動于衷。
“在文明單位的爭創過程中,我們要有獎又有懲。”談及這一問題,楊魯豫提議,在鼓勵單位爭創文明單位時,應設置“紅、黃、黑牌”區分制度,為文明單位懸掛寫有“文明單位”的紅色牌匾,為一般單位懸掛能起到督促作用的黃色牌匾,為少數較差單位懸掛寫有“文明較差單位”的黑色牌匾,以示懲戒,并借此鞭策其努力趕超先進單位,奮力爭創文明單位。
楊魯豫談起,在外地工作時就曾用過類似的辦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了做好城市綠化,有一次,市里專門召開了動員大會;但會后半年多時間,有單位仍無動于衷。于是,我們就給這個單位掛了‘黑牌’。當天中午這家單位的領導就來找我,表示哪怕罰些錢也可以,希望能把‘黑牌’摘了。后來,這個單位開展工作很積極。”楊魯豫介紹,當時掛了一次“黑牌”后就沒再實施過,因為大家都積極行動起來了。
濟南正處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沖刺階段。楊魯豫在會上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壓減“三公”支出,嚴控行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新建裝修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并嚴查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而濟南“創城”實施方案中也規定,將通過巡視對創城工作落后和工作中推諉扯皮、不作為的單位或個人予以追責,并把“創城”工作成效納入干部工作績效考核。
創文明城,人人有責;政府部門,獎懲并行……“創城”路上,任務艱巨。濟南要成功“創城”,既需要廣大市民從自身做起,提升文明素養,還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埋頭苦干,爭先進位,拿出實實在在的工作舉措和成效。
“創城”路上,也充滿著激情和希望。大家都少一點不文明行為,多一些文明善舉,全國文明城市,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