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珊
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濟南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發布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2年質監系統對濟南地區生產的2085個批次食品進行了抽檢,合格1825個批次,不合格260個批次,總體合格率為87.53%,較去年上升了5.39個百分點;剔除純標簽不合格的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為95.20%。
乳制品合格率達100%
據了解,質監部門日常監督抽查的產品涉及小麥粉、糕點、飲料、乳制品、白酒、肉制品等28大類、2012年所抽查的濟南地產食品中,乳制品質量情況最好,產品總體合格率和實物質量合格率均達到100%;食用油總體合格率97.18%,實物質量合格率達到100%;肉制品總體合格率92.59%,實物質量合格率95.37%。
標簽不合格仍是主要問題
“食品包裝上的標簽不合格,是導致食品總體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市質監局食品安全處負責人表示。抽查中,發現2012年監督抽查中共計有175個批次的產品標簽不合格,占不合格產品中的67.31%。
食品標簽問題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標準錯誤,如標準號標注錯誤、標注的格式與標準要求不符;二是標示內容不全,如配料表、食用方法、質量等級等;三是食品添加劑標注不規范。
添加劑超標占不合格產品三成
在2012年的抽查中,全市共計有61個批次產品的物理性能、化學成分指標超標,占不合格產品的 23.46%,較2011年下降了3.11%。這些問題主要存在于飲料(桶裝飲用水)、糕點等產品中。不合格項目主要為食品添加劑超標。
質監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全市共計有22個批次的產品食品被檢測出添加劑超標,占整個不合格產品的36.07%。食品添加劑超標原因一是生產企業對采購的原輔料把關不嚴,導致一些食品添加劑隨著原輔料帶入成品;二是個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僅僅為追求口感而犧牲消費者的健康,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濟南市共有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532家,許可證726張。其中,按產品類別劃分,發證數量排前5位的產品包括:糕點106張、飲料93張、調味料42張、小麥粉40張、速凍食品3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