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山東1月19日訊(王瑋瑋)2014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小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穩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就村企合一,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問題,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人大代表,沈泉莊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華盛江泉集團副董事長王文濤。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依靠產值過三百億元的村集體企業,沈泉莊社區本著“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思路,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環境,積極實施舊村改造工程。經過1990年、2002年、2011年三次改造,目前的沈泉莊社區形成了別墅區、公寓區、教育區、老年區、廣場區和經濟區6大區域。在舊村改造工程上累計投資10億元,社區內學校、幼兒園、老年公寓、文化廣場、超市等各種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十幾年來,沈泉莊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村”、“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造林綠化千家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中國經濟十強村”(第四位)、“中國幸福村”、“亞太(國際)低碳鄉村環境獎”。2012年,沈泉莊榮獲“2012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發展指數第4位”, 沈泉莊及江泉工業園被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列入“全國低碳國土實驗區。”
村莊綠化面積達到40%以上。同時配套建設了沼氣池、污水處理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通過鋪設水泥管道14000多米,將雨水和生活污水完全分開。社區內的生活污水經過沼氣處理后,產生的沼氣用于居民做飯,雨水通過排水管道進入雨水收集系統,與處理后的生活污水一起用于社區內的園林綠化及道路清洗等,每年節約水1.4萬噸,讓居民的生活污水不出社區就能實現循環利用。
實施國際化、品牌化和集群化戰略
沈泉莊村集體企業華盛江泉集團上項目、擴規模、增實力,先后投資60多億元建成熱電、電解鋁、鋼鐵、焦化等5大項目,投資39億元建設農牧循環產業園區,投資50億元的鋼鐵循環產業園,江泉集團連續11年進入全國500強。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首家企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搭建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培訓應屆畢業生2000余人,提供青年創業貸款2000余萬元。先后為架橋修路、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抗洪搶險、抗震救災等捐款9800余萬元。2013年集體決定向市政府承諾捐建總投資15億元的蒙山大道高架路,這是全國第一條由民營企業獨家全資捐建的高架路。
近日,首屆山東工業突出貢獻獎評選結果揭曉,全省共表彰山東工業突出貢獻獎表彰獎27個(16家企業11個項目)。華盛江泉集團榜上有名,成為臨沂市唯一一家上榜的企業。2013年,公司連續12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2013年,公司連續十二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并先后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納稅先進企業”和“山東省節能貢獻突出企業”榮譽稱號。 十幾年來,公司先后榮獲山東省社會信譽評價“百姓口碑最佳榮譽單位”、“山東省納稅先進企業”、“山東省節能突出貢獻企業”、“山東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和“山東省社會責任達標企業”榮譽稱號。
長期以來,華盛江泉集團積極實施國際化、品牌化和集群化戰略,持續加快自主創新,著力推進轉型升級,全面推行績效管理,圍繞構建創新效益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企業的目標,以科技鑄品牌、以創新促發展,通過轉方式、調結構,促使企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同行業前茅。
步入循環經濟的快車道
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消費----資源浪費”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線形經濟,對資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的短缺與枯竭,并釀成環境嚴重污染的后果。
華盛江泉集團在現有工業基礎上,融合現代科技打造現代化的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從2013年起集團計劃投資39億元,要建成萬畝農牧生態產業園,設計年出欄生豬100萬頭,形成以“飼料加工、生豬養殖、污水處理、有機肥生產、沼氣發電、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鏈。
華盛江泉集團自1992年成立以來,經過不斷創新與探索,完成了低碳發展由被動到主動,產業鏈由單一到多條循環發展的轉變,從而走上了一條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的騰飛之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也走出了一條村企合一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