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恩施市五中校園內龔厚芝房屋與校園顯得格格不入 (攝影 姚禎發)
中新網恩施8月27日電(姚禎發 宋丹丹 楊妮)湖北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初級中學校園內,搬遷戶龔厚芝在此占據了56年。經芭蕉鄉政府工作人員譚大倫數十次上門做工作,龔厚芝近日終于答應遷出校園,支持學校建設。
27日,今年74歲的龔厚芝告訴記者,他18歲那年,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就要求他們搬遷,支持校園建設,但是因其父母拒絕遷出。等到其父母相繼離世后,龔厚芝又繼承父母的“家業”。
56年來,當地政府與教育主管部門更換了一任又一任的干部,學校也換過數十位校長,均動員、說服龔厚芝一家人為了孩子們的學習環境遷出校園,政府幫助其在離此不遠的地方修建新房。但龔厚芝堅持其父母留下的遺言:“不能丟了老祖宗的地盤”。
龔厚芝的房屋占地約500平米,是一棟2層土木結構的瓦房。房屋四周種有蔬菜果木,并飼養生豬和散養許多土雞,走進校園,在操場上就能聞到家禽的味道。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有時候學生在操場上做課間操,一群雞就穿梭在孩子們的隊列中。學生的宿舍就在龔厚芝的房屋邊上,清早孩子們會被豬和雞的叫聲吵醒。
芭蕉侗族鄉政府干部譚大倫介紹,當年這所學校選址后,涉及有幾戶村民在校園規劃內,但其他村民在政府指定或自己選定地址后,相繼搬出了校園,唯有龔厚芝一家拒絕搬遷。當年該校為恩施市第五中學,其第一任校長就開始做工作請龔厚芝父母配合和支持學校建設,但后來數十位校長們沒一個能成功說服。
2014年初,眼看學校要為學生擴建操場,并規范校園安全管理,龔厚芝一家人及其親屬出入必經校園大門,對校園安全不利。同時龔厚芝房屋不搬,操場建設也受到影響。芭蕉鄉政府干部譚大倫只好挑起了說服龔厚芝遷出的擔子。
歷時近半年時間,42歲的譚大倫用盡腦汁,數十次上門,有事無事到龔厚芝家拉家常,談古論今,凡龔厚芝要辦的任何大事小事,譚大倫都主動接過來為他去辦。
2014年6月的一天,得知龔厚芝要到鄉里面辦養老金,譚大倫立馬接招,幫龔厚芝去辦理。哪知在辦理過程中,龔厚芝城鄉居民社會養老金存折上的名字不同,龔厚芝為“龔厚枝”,譚大倫立即回到龔厚芝家說明情況,而龔厚芝又認為他的名字為“之”。沒辦法,譚大倫從村到派出所等多個部門為其將名字統一,辦好了養老金,龔厚芝受到感動,“還沒想到你譚大倫對我這么貼心”龔厚芝終于笑著說了這么一句話。
譚大倫不失時機,給龔厚芝講住在校園內的壞處:學生讀書聲吵人不安靜、自己和親屬出入不方便,而且住在校園里養雞養豬對學校環境有影響,再說修個新樓房住住也比這老房子舒服....。。
“只要同意遷出,我譚大倫給您老一家的事包了,您老自己選址,手續什么的我負責。”看到譚大倫如此“打包票”,龔厚芝與老伴和兒子媳婦合計來合計去,認為譚大倫說的有道理。
2014年8月初,龔厚芝與當地政府簽訂遷出協議,龔厚芝把修建新樓的任務也交給了譚大倫,平場子、請建筑隊、跑手續,包括協調水、電等一切活,譚大倫有條不紊的展開了。譚大倫說,要趕在年前將龔厚芝新房修好,盡快讓其遷出校園,學校建設才能得以保障。
結束采訪時,龔厚芝樂呵呵的對記者說,等譚大倫他們給新樓建好了就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