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6月4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報道,2005年,由于患先天性聽力障礙,十歲的張明月不得不從老家淄博市高青縣來到淄博市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在這里,她遇到了她宿命中的一個人——張月。
“我看一個叫張月一個叫張明月,就覺得她們是不是一對姐妹啊?后來有人給我介紹,她們雖然來自于一個區縣但是沒有任何關系。”班主任陶宗林老師回憶。
同樣患先天性聽力障礙的張月在這片失聲的世界里依然是個特殊的孩子——她因小兒麻痹癥自幼行走困難,生活幾乎無法自理。如果不是另外一個人的出現,她在這個原本隔絕的世界里,就幾乎被再次阻斷了關于夢想的希冀。
“我第一次見到張月的時候,我看到她的腿不方便,我就想去扶她。”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只攙扶張月的胳膊從抬起的那天起,就再沒有放下過。這一扶就是九年。
“當我看到別的同學在做游戲的時候,其實我也很羨慕,但是張月很孤單,我還得陪她,和她一起聊天散步。”張明月這樣表示。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不變赤誠俠義心
早晨起床、張明月幫助張月洗刷、一起上下樓,一起去上課。在課堂上幫助她走到大家面前回答問題。
在這個特殊的世界里,孩子們的交流必須面對面才能進行。因此無法獨自站到大家的面前的張月,曾一度被老師排除在課堂提問的名單之外。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張明月找到了老師,她表示,張月的腿雖然不方便,可是她還有我。
“生活上從吃飯、在教室里學習、課間、上廁所、上體育課、包括課外活動、買飯、去宿舍、去學校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張明月來照顧張月,和她一起完成。”陶宗林老師說。
團委鞏立君老師告訴記者:“隨著她們年齡越來越大,張月行動越來越不便了,她的大部分體重都在張明月的身上。你會發現明月攙扶張月的這只胳膊要比另一支粗得多。有時候我問她說你疼嗎?她笑笑說不疼。”
對于明月的微笑,張月總是用更多地笑臉回應。然而,只有張月心里知道,在明月“不疼”的背后,自己究竟有多少的心疼。
“有一次我在上樓梯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明月姐姐來拉我,她的胳膊受傷了,當時醫生給她打了繃帶打了石膏,不得不回家休息。”張月表示。而即便如此,張明月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張月。
聽障女詮釋大義
姐妹情緣感動眾人
“她已經把她當成了生活的一種習慣。……去年冬天的時候,我陪張明月,當時是舉辦了一個我們身邊的好青年,我陪張明月去領獎。當時我們都沒有想到這個頒獎儀式時間比較長……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學校里的快接近晚餐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我就發現張明月很焦躁不安,很著急,她一遍一遍地站起來坐下,我當時就很納悶,我說你在著急什么,是不是會議有點長了?當時她雖然面帶微笑,但是很勉強,她說我回不去,張月怎么吃飯啊?她的飯卡還在我這里呢。”鞏老師說。
老師們說,明月犧牲了很多,她的課外時間、她的個人興趣、她的一切的一切,從扶起張月的那刻起,就成了張月人生的一部分。而對于明月來說,張月又何嘗不是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個習慣、甚至是一種寧愿付出生命也不愿意割舍的牽掛?
“學校剛搬到這里來的時候搞過一次逃生演練練習。……不過演習的時候出了點小失誤,就是本來應該哨響煙霧彈就應該起了。結果煙霧彈因為受潮的緣故沒有當時點燃。過了一會點燃的時候已經晚了,這個時候大家都以為是真的發生火災了。那個所有的教學樓都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包括很多老師也嚇慌了。學生們很慌張,本來應該背她那個男同學也是害怕出于逃生的本能他跑了出去。”
這個時候,鞏老師他們看到了非常感動的一幕,“張明月背著張月,還有另一個小女孩,作為他們班里最后一組學生出來了。”
慌亂中,明月顧不上捂住口鼻,冒著窒息的危險,卻始終不愿意放開背著張月的手臂。
“我想對明月姐姐說一句話,明月姐姐謝謝你和我在一起,照顧了我九年的時間,我想永遠和你在一起,做一輩子的好姐妹。”——張月
臨行時,這個學校的校長告訴記者,學校已經決定將新修的校園主路命名為雙月路,讓這對姐妹的情緣沿著這條路綿延到這個校園的角角落落,讓這個時代的大義沿著這條路躍動著扎根在每一顆無聲卻燦爛的心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