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在1月10日和11日連續報道了燕棚窩村兩委欠飯店89174元飯錢至今未還的事,很多讀者關注如此多的吃飯錢是如何被消費的?1月12日,趙慶文再一次拿出了所有的點菜單據,并對這些單據所述的招待事項進行了詳盡的分類梳理。
多張白條招待名目超20種
在2008年到2011年的260余張點菜單據中,各類招待名目超過了20種,防火禁燒、人口普查、供電所收電費等項目的招待相對較多。其中,與防火、禁燒相關的招待50多次;與人口普查相關的招待接近20次;與收電費、修電表等相關的招待25次。
據前任村干部介紹,自從2006年開始建設文明生態村以來,類似的招待就變得更多了。在其中一份菜單上面,記者就發現寫著"打掃衛生迎接檢查"的字樣。
在一張燕棚窩村的信紙上面,前任村干部開了一張欠賬證明,稱趙慶文為新農村建設等應酬花費了5845元。"這是里面數額最大的一張白條,這是2007年村里進行建設的一些招待費用,我把一些菜單給了村干部,就給我打了一張欠條。"至于這張欠單背后有多少次招待,什么人和多少人吃飯就成了一筆糊涂賬。
除了上述幾個大項之外,以貸款、修喇叭、修大壩、放電影、解決糾紛、玉米補貼、招商、外出參觀、修理溝渠等名目的招待也存在其中。
盡管大部分菜單上面簡單地表明吃飯的緣由,但是依然有近60張點菜單據沒有寫明具體招待事由。在這些單據上面僅僅是寫了菜品以及村干部的簽字,有的甚至連日期都沒有標注。"這些菜單都過去這么多年了,實在是想不起來了。"趙慶文看著菜單也有點頭暈。
"劉主任拿煙2盒,10元"
記者翻看260多張點菜單據,發現極少數單據上面寫明了吃飯的參加者。其中在2007年11月26日晚上的一張菜單上面寫著參加吃飯的人員,其中包括王明媚、周方祥、劉銀生、趙承才等。此次吃飯一共花去了280元錢,吃飯的緣由是打掃衛生。
在260余張點菜單據中,明確寫著上級部門領導來村里檢查工作的一共有6張,其中寫著"區領導"、"濟南市來人"和"張鎮長"、"劉主任"以及辦事處等字樣,具體事由簡單地寫了防火或者檢查村務等字樣。
其中一份2008年10月10日的點菜單據上,標明花費了310元錢,簽字為燕棚窩村委。該單據上特別說明:"辦事處劉主任拿煙2盒,10元"。
對于50多次防火禁燒招待中的成員,一位對村務非常熟悉的村民稱,燕棚窩是一個山區,防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春節、秋季和冬季都要重點防火。"防火成員基本上是村干部,忙的時候再找幾個村民。因為都是義務防火,所以忙活一天就吃個飯。"該村民稱,一般都是中午吃,如果晚上忙到很晚,也會吃。
記者發現2007年12月份招待費用明顯增加,而原因是為了設立集市。"之前燕棚窩沒有集市,那年開始立集。"在多張單據中,參加吃飯的人員包括村民宣傳員、柳子劇團、呂劇團、村工作人員,成員都是四五十人,吃一頓飯就得700多元。
更多的點菜單據無法體現吃飯參加者的名字,但是基本上都有村干部的身影。"無論是請上級領導吃飯,還是村干部之間吃飯,甚至是請村民吃飯,其實都有人情在里面。"熟知村務的村民稱,"和領導吃飯,不僅顧及到了公務上的事情,而且增加了私人感情,之后辦事也容易。"
民主理財小組"名存實亡"
在所有的白條中,記者發現2011年的白條很少,集中在2007年至2010年。所吃的飯菜多是農家菜,其中多數有燉雞、排骨、羊肉丸子、醬豬蹄、炒腰花等。每次招待費用不等,但是多數在200元錢左右。"最早一桌菜是100塊錢,后來150,再后來就是200."趙慶文說道。"我們真沒有想到村里吃了這么多錢,算下來一年吃一萬多。"
1月12日,多位村民在采訪中稱,"其實村干部干啥我們都不清楚,平常也不開會,也不公開村務的"。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村民根本不知道監督村財務的民主理財小組,更不知道村里的財務狀況。
12日上午,記者在燕棚窩村委會看到了一份《港溝鎮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其中規定發生經濟業務需要經辦人在原始憑證上注明用途并簽字,經村書記、主任審批同意并簽字,交代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單據加蓋民主理財專用章,每月月初到經管站報賬登記。
"我們村之前的民主理財小組幾乎是名存實亡,根本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一位熟悉民主理財小組的村民告訴記者,前任村支書和村主任不和,很多財物支出很難達成一致,各自的賬單各自簽字,民主理財小組無法監督。
針對這2 6 0多張白條,基本上是前任村支書或者村主任在上面簽字,由于并未給飯店錢,飯店也并未開出發票。按照程序,并未走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單據這一步。" 理財小組即便管用,也會事后監督,村支書或者村主任都開出單子,他們也很難拒絕。"該村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