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晚,在一口氣給習近平寫完信,告訴他"自己選上公租房了"之后,梁紅梅的手還是緊張地顫了幾下。
在寫信前,曾經有人問她,如果你不是在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巧遇習近平總書記,你能不能選到房?
答案很肯定,"能!"實際上,國家政策正在對梁紅梅們一步步放開,僅濟南,今年就有8929套公租房向外來務工人員敞開大門,幫助他們留下,并且是有尊嚴、平等地融入這個城市。
本報深度記者 張洪波 喻雯
進城那一年
明年年底就可以搬到新選的公租房里了,這次的"家"將是穩定的,雖然未必是永恒的--直到梁紅梅在濟南買了自己的房子。
"在這個城市呆了11年,現在終于有'家'了,公租房是國家的,國家的房子意味著穩定,這是國家的。"12月19日晚,梁紅梅咬準了字眼,著重向本報記者強調"國家"二字。
這已經是梁紅梅計劃著第四次搬家了。前三次,她從平房搬到與人合租的樓房,又搬到弟弟家暫住,雖然樓層在不斷加高,位置在向市區不斷靠近,但她的心卻離這個城市越來越遠。
德州齊河人梁紅梅2002年從濟南市歷城第二職業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縫紉女工。最初梁紅梅每月工資500多元,屬于實習期工資,半年后,才漲到800多元,改為計件工資。
她的第一個"家"是聯四路上一個村子里的平房,一間屋,十幾平米,每月租金100多元,屋里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子,連衣服都沒處放。冬天,屋里冷得能結冰,那年剛剛18歲的梁紅梅還不怕冷,大冬天的跑到外面去逛街,從濼口服裝城到老東門市場,再到泉城廣場,她覺得一切都很新鮮。
也是在2002年,劉占洪從菏澤單縣老家來到濟南,在一家銀行做保安,每月工資720元。
跟梁紅梅一樣,剛到濟南的劉占洪也覺得一切都新鮮。他喜歡上了城市里的紅綠燈,為了看更多的紅綠燈,他常常會往公交車里投上一元錢,從城東坐到城西,然后透過車窗看外面的高樓、時尚的行人,甚至喜歡汽車排出來的尾氣。
梁紅梅從來沒想過買房,而劉占洪也只有在買了彩票后才會靈光一閃般想到買房,直到媳婦禁止他再買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