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法院著眼“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目標,緊緊圍繞“司法為民 公正司法”這條主線,積極服務全市工作大局,審判執行和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實現了新的發展和進步。
研究制定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依法治市進程等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提高了司法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審理合同、金融、企業改制等商事案件12955件。中院依法審理涉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不正當競爭等知識產權案件141件,進一步凈化了市場競爭環境。大力加強執行工作,共辦理各類執行案件6717件,標的額達23.55億元,執行結案率和財產到位率明顯上升。
打擊刑事犯罪維護平安穩定
審理各類刑事案件2029件,判處犯罪分子2518人,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有214人。加強特殊人群管理,實施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48人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心理干預35人次,回訪幫教未成年犯130余人次。審理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勞動爭議、人身損害賠償等各類民事案件12183件,有力保護了群眾人身權和財產權。濱城區法院妥善處理了一起涉及一百余名職工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不僅保護了職工合法權益,還引導企業完善了用工制度,改善了用工關系。
加強涉訴信訪化解工作,信訪工作持續向好,呈現出初信初訪處結率提升、信訪總量下降、信訪老戶減少“一升一降一少”的良好局面。
調解優先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認真落實“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充分發揮判決結案和調解結案方式的各自優勢。依法審理各類行政案件241件,審查非訴執行案件458件,維護了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大力加強法治宣傳,先后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大力加強基層司法工作,確保“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無棣縣法院開展了以“德庭”、“德官”、“德律”為主要內容的“三德”建設,通過聘請道德模范為調解員等手段,有效促進了民間糾紛的和諧解決。
突出工作重點順應人民群眾期待
大力實施信息化建設“天平工程”,全市法院共建設完成科技法庭58處,為實現庭審直播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力實施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全市人民陪審員由255名增加至532名,進一步拓寬了公開渠道。全市兩級法院均開通了政務微博,及時發布司法信息。
加強訴訟服務中心窗口建設,不斷強化和創新便民訴訟舉措,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盡可能為群眾提供熱情周到服務。對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案件,堅持繁簡分流,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8747件。對農民工、下崗工人、殘疾人等經濟困難的群體,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共為特困當事人依法減緩免訴訟費80余萬元。
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干警隊伍素質
多渠道提升干警能力素質,先后選派150余人次參加上級法院及有關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班。領導干部帶頭改進作風,下基層調研輕車簡從,中院領導接訪362人次,審理執行案件568件。開展審務督察7次,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限期整改。
開展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確立了70多個風險防控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了預防措施。建成了司法拍賣廳和網上拍賣系統,通過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確保司法拍賣規范化、信息化和公正廉潔。
五措施推進各項工作和自身建設
一是努力在服務發展大局上再立新功。二是努力在維護群眾利益上再下大力。三是努力在提升案件質效上再舉新措。四是努力在改進工作作風上再求實效。五是努力在夯實基層基礎上再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