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出臺已一月有余,但孤寡老人死于家中無人發現的悲劇依然在上演。近日,家住高新區南石村的馬大爺死在家中近兩天時間,才被村民發現。而當時老人的尸體已經有了臭味,但具體死亡時間無人知曉。
女兒遠嫁,老人死亡多日無人知
據村民介紹,馬大爺今年已經有70多歲了。有一個女兒,已經嫁到了德州。由于路途比較遙遠,女兒平日來看望父親的次數并不多,因而馬大爺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每逢集市的時候,馬大爺總要去集市上買菜,吃飯也很湊合,有時候就買點涼菜拌著吃,或者買點豆腐腦就將就了。
有村民告訴記者,8月11日還見到過馬大爺去趕集買菜。而在13日,附近的村民發現馬大爺家的門關了一天有些奇怪。到了13日的下午,馬大爺的堂弟發覺事情不妙,便打開了馬大爺家的門。這是才發現馬大爺躺在沙發上,鼻孔留有血跡,身體也已經開始發臭。據村民說,馬大爺被發現時大概已經死了近兩天的時間了,但是具體死因也無人知曉。由于馬大爺平時愛喝點酒,村民猜測有可能是因為喝酒后缺水,或者是天氣過熱導致馬大爺死亡的。
社會全動員,保獨居老人安全
由于年齡較大,行動不方便,對手機、網絡等新興的通訊手段不了解或不會用,一些老人在病情或其他問題引發的安全問題突發時,很難得到有效救助,從而錯過了最佳救助時間。廣東佛山等地采取了為老人集體安裝“平安鐘”的方法,老人在突發急病或突遇火險時,能通過按鐘獲得緊急救助。
為了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老人的子女要學會“反哺”老人,多盡孝道,最好能與老人住在一起。即使不與老人一起居住,也要“常回家看看”,或者為老人聘請一位保姆,或每天與老人通一次電話,問一下老人的飲食起居。同時,鄰居也應對“空巢”老人給予一定的照顧。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老人有什么困難,作為鄰居應該幫助一下。尤其是在出現幾天見不到老人的反常情況時,要立即聯系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到老人家中探望,出現異常情況要馬上采取措施,以保護老人的生命安全,做尊老敬老的好市民。目前有很多寄養老人的機構,如果子女因特殊情況不能隨時在老人身邊照應,可以將老人送到社區養老院或社會敬老院,讓老人得到妥善照顧和醫治。
相關鏈接
子女應“常回家看看”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款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黎建飛說,這體現了新法對老年人精神慰藉問題的關注。為了保證這一法律規定的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3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此外,新法中“老年人養老以居家為基礎”、“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等也體現了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關心。 人民日報 徐雋
老年人也需監護人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6條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自己關系密切、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個人、組織中協商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老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老年人未事先確定監護人的,其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確定監護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說,目前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超過2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約3300多萬,據預測,到2050年,失能老人將近1億。老年監護制度首次入法,是我國監護法律制度的突破,將有利于尊重、保障老年人特別是癡呆人群、行動不便老年人的生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