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明代“閣老墓”遭五次盜掘
本報濟南8月14日訊 (記者 喬顯佳 吳金彪) 14日,位于濟南市中區殷家林村村北的明朝大學士殷士儋墓再遭盜墓分子瘋狂盜掘。這已是這座“閣老墓”近幾年第5次被盜。
14日下午,記者聞訊來到位于濟南市鳳凰山腳下、殷家林村村北的殷士儋墓,看到約3米高的封土上,在一棵古柏旁邊,赫然出現一個剛被挖開不久的深坑,坑直徑約有兩米,深七八米,坑底隱約可見雜亂的木板,不知道是棺槨還是盜墓賊留下的。
自稱墓主殷士儋18世后人的殷家林村村民殷廣和說,古墓再次被盜使他們族人十分痛心、十分氣憤。這是近幾年“閣老墓”第5次被盜。之前在墓的東面、北面、西北角、墓頂均挖出過盜洞,被發現后村民進行了回填保護。這次盜墓賊又掏開盜洞,鉆入墓心盜竊隨葬品。從盜掘的規模來看,也是歷次盜掘中最厲害的一次。
殷家林村這處“閣老墓”目前已經被評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平時卻處于無人看護的境地。約3年前,當地出于保護“閣老墓”考慮,申請資金在墓四周拉起了院墻,并在門口蓋了3間房屋和廁所等設施,可惜一直沒人值守。殷廣和說,圍墻客觀上不僅沒有起到保護古墓的作用,反而擋住了村民的視聽,幫助了盜墓分子。
據了解,殷士儋是明代歷城人,歷任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隆慶五年(1572)殷士儋上書稱疾回到濟南,萬歷十年(1582年)病死。相傳殷士儋還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的老師。
民間曾流傳,葬于殷家林村的“殷閣老”入葬時是“金頭玉身”,這種并不靠譜的傳言卻引得盜墓賊頻頻“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