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年底實現遙測監管車輛 行駛中也能測尾氣
空氣質量是群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山東省政府近日出臺的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提出,我省將扎實做好“調結構、促管理、搞綠化”三篇文章,著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大格局,努力實現2020年環境空氣質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明顯增加的奮斗目標。
每月公布17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
規劃共分為三期。第一期(2013-2015年)目標為:大氣污染治理初見成效,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相比2010年改善20%以上。完成“十二五”期間國家下達的總量減排任務,到2015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別減少14.9%和16.1%,控制在160.1萬噸和146萬噸以內;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別減少30%、18%,控制在49.4萬噸和67.3萬噸以內。第二期(2016-2017年)目標為: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比2010年改善35%左右。第三期(2018-2020年)目標為: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標,比2010年改善50%左右。規劃期間,我省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9000億元。其中,一期規劃的重點工程項目18大類,估算所需投資3955億元。
山東省環保廳每月公布17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山東省政府每年組織有關部門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考核。
2020年外輸電占比達到30%
為確保實現規劃目標,我省將控制煤炭總量,力爭到2015年底實現煤炭消費總量“不增反降”的歷史性轉折;到2017年年底,煤炭消費總量力爭比2012年減少2000萬噸;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繼續下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力爭降到60%左右。
到2015年年底,力爭實現“外電入魯”1600萬千瓦;到2017年年底,“外電入魯”力爭增加到2500萬千瓦;到2020年,“外電入魯”力爭增加到3200萬千瓦以上,外輸電占比達到30%左右。
濟南要率先建設LNG發電廠
加大天然氣利用力度,優先用于保障民生的居民用氣和冬季供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LNG發電廠替代燃煤機組以及生產鍋爐、窯爐,鼓勵燃煤設施實施煤改氣,在經濟發達和污染嚴重的地區先行啟動,濟南市要率先推進。力爭到2015年年底,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70億立方米;到2017年年底,力爭達到270億立方米;到2020年,力爭達到370億立方米以上。
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到2015年年底,對4700萬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完成630萬平方米高耗能的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
2020年15%社會車輛采用天然氣
加快車用燃油低硫化步伐。2013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Ⅳ車用汽油,2014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Ⅳ車用柴油,2017年年底前,全面供應國Ⅴ車用汽柴油。
大力發展城市公交系統和城際間軌道交通系統,鼓勵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力爭到2015年,LNG車輛達到2萬輛;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省CNG加氣站達到645座、LNG加氣站達到285座;90%的出租車、40%的公交車、10%的社會車輛采用天然氣,15%的客車、5%的重型貨車采用LNG;到2020年,全省CNG加氣站超過1000座、LNG加氣站超過400座;95%的出租車和公交車、15%的社會車輛采用天然氣,40%的客車、13.5%的重型貨車采用LNG。
行駛機動車也可測尾氣排放
根據《山東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一期規劃期內(2013-2015年),山東省空氣質量比2010年改善20%以上。為確保一期目標的實現,山東省將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征收工作,并于2013年底前完成機動車遙測試點,實施在用機動車遙測監管。
據了解,機動車遙測系統能夠對從系統前經過的行駛機動車進行監控,把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煙塵等氣體準確檢測出來,作為嚴格檢查和處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