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6月17日訊(記者 苑菲菲) 17日下午1點多,市民譚先生在濱海中路一小花園中游玩,遠遠看到石板上有東西,走近一看,居然是條三角頭的花蛇,有兩米多長,這可把他嚇壞了。前來幫忙抓蛇的消防和民警也不敢貿然靠近。最終,南山公園爬行館工作人員出馬,將這條蛇抓了起來。
下午2點多,記者趕到小公園時,現場的民警和消防隊員正拿著一根套著網兜的竹竿準備捉蛇,而那條蛇就躲在離他們三四米遠的草叢里。
據最早發現這條蛇的市民譚先生介紹,大蛇把他嚇了一跳,剛好附近有萊山消防部門的隊員在執勤,他趕緊向消防隊員求助。
就一會工夫,這條蛇似乎受到了驚嚇,從石板上爬行了二十多米,跑到草叢中躲了起來。因小花園人流量較大,擔心有人不慎踩到蛇被咬傷,市民又撥打了110報警。
眾人發現,這條蛇背部黑色,腦袋是三角形,身上還有金色花紋,腹部是黃色,尾巴比較短,看起來像是毒蛇。沒辦法,民警只得撥打南山公園電話,向公園爬行館求助。在這期間,這條蛇一直躲在草叢中,偶爾蠕動一下。
下午2點半左右,南山公園爬行館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費了一些工夫,工作人員才將蛇裝進專門的網兜里。這條蛇有成人四根手指那么粗,一直在劇烈扭動。
捉蛇的工作人員說,這條蛇像是菜花蛇的一種,體大兇猛,本身無毒,看上去有六七年蛇齡。但從外形看,蛇尾短、三角頭,又具備毒蛇的樣子。可能是從某個酒店跑出來后,變異成這樣的蛇。這條蛇抓回去后,會養在南山公園爬行館中。
17日下午,記者將蛇的外形描述給中華蛇方協會主任委員蔡淳志。“是棕黑錦蛇!又叫松花蛇!”聽完描述,蔡淳志脫口而出。蔡淳志說,這種蛇是煙臺當地的蛇,有黃色和黑色兩種,常見的主要是黃色。“這種蛇尾巴短的是母蛇,尾巴長的一般是公蛇。雖然腦袋呈三角形、尾巴短,但其實無毒。”
(請熱心市民王先生到本報領取線索費80元)
□延伸閱讀
□抓蛇故事 蛇被拎出,眾人嚇得驚呼后退
南山公園爬行館的工作人員手中拿著一把雨傘和一個袋子。確定蛇的位置后,工作人員將袋子展開蒙在了它藏身的草叢上,并用傘柄將草撥開。
見有人“騷擾”,這條大蛇想爬走。這時,工作人員趁其不備,捉住蛇的尾巴將它往后拖。因蛇身太長,有兩米多,在拖動過程中,這條蛇不斷試圖回頭,工作人員拎著蛇尾就將它甩了幾圈。原本圍觀的人群驚呼著,倒退了兩三米。
隨后,工作人員用傘柄抵住蛇頭,捏住它的七寸,將它正面拎了起來,快速裝進專門的網兜里。這時,隔得老遠的眾人才敢圍上來。這條蛇有成人四根手指那么粗,一直在劇烈地扭動。
捕蛇前,因這條蛇行動緩慢,眾人一直猜測它是否受了傷或者生病了。工作人員說,蛇剛進了食,加上當天天氣涼爽,所以才“懶得動彈”。“在天氣好的時候蛇喜歡活動,氣溫低,它一般就會休息。”工作人員說,蛇的行動速度比較快,若不是它剛剛吃了東西,還真不好抓。
遇蛇別慌別喊
趕緊打110
夏季來臨,蛇也進入活動頻繁期,蛇喜歡到陰暗潮濕和溫度相對低的地方去,老城區的一些老宅子以及靠近綠化帶的居民樓就容易有蛇出沒,提醒市民可以在房子周邊撒一些驅蛇藥粉,清潔家里的陰暗角落,避免蛇進入。
真遇到蛇該怎么辦?蔡淳志介紹,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有覺得危險時才會咬人。而南山公園爬行館工作人員也稱,但越有毒的蛇咬人反而越謹慎。
若市民遇到蛇,不要驚慌,不要喊叫,一旦叫聲驚擾了它,它會立刻鉆到其他地方,再找到就很難了。市民發現蛇后,可撥打110,請求民警前來幫忙。
被毒蛇咬傷
用清水反復沖傷口
據蔡淳志介紹,煙臺本地一般都是無毒的錦蛇,偶爾會有人在野外遇到有毒的蝮蛇。一旦被毒蛇咬傷,千萬不能立刻奔跑,這樣會加快血液流動,毒性也會隨之加快入侵。
若不慎被毒蛇咬到,應立刻在傷口通向心臟方向約3-5厘米處,用繩子或者布帶等綁扎,每隔15分鐘放松1分鐘。若傷口有毒牙,在傷口處劃2-3厘米十字切口,有條件的馬上用清水反復沖洗。有冰塊的用冰袋冷敷,減慢蛇毒吸收;若身上有煙,可以用火灼燒傷口,破壞毒素,并迅速送醫。
本報記者 苑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