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英語從33分到95分 40分鐘就交卷
1977年,因為一些不可抗原因,家在農村的俞敏洪高一下半學期才進入了高中。上高中以后,俞敏洪功課明顯跟不上,但高考就要來臨了。 復習了10個月左右,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時的錄取分數其實很低,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師專外語錄取分數線是38分,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別的幾門也不理想。
高考失利之后,俞敏洪沒有特別失望,家里人也沒有給他什么壓力,反正不行就在農村干活。俞敏洪在家里開手扶拖拉機,插秧,割稻,后來去大隊初中當了代課老師。1979年,俞敏洪再次參加高考,他的總分過了錄取分數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線變成了60分,結果再度落榜。
一天,俞敏洪高中的一個英語老師告訴俞敏洪,江陰縣教育局準備辦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俞敏洪母親到城里找到幾個親戚打聽,證實了這個消息,就讓俞敏洪去報名。這次的復習真正變成了全職脫產學習。俞敏洪和二十多個男孩一起住在一個連廁所都沒有的大房間里。老師指定俞敏洪當副班長,這對俞敏洪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既然是副班長,學習就要認真,俞敏洪帶領大家一起拼命,早上帶頭起來晨讀,和大家一起背單詞,背課文,做題,討論,晚上10點半熄燈以后,大家全部打著手電在被窩里背單詞。
1980年的高考開始了,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語老師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說今年就你一個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結果你自己給毀了。他認為俞敏洪這么快就交卷,肯定沒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確實只需要40分鐘。
分數出來以后,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380分。填志愿的時候,老師對俞敏洪說,如果你想上北大,語文一定要及格,不然北大不會要你,但俞敏洪的語文是58分。俞敏洪不敢下筆填北大,還是老師幫他填的志愿。
8月底,俞敏洪的同學們幾乎都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他卻什么也沒收到。按常規,北大是第一個發錄取通知的,老師就說俞敏洪大概沒戲了。這時候,俞敏洪真的特別難受。有一天俞敏洪和媽媽在地里種菜,大隊的人找到俞敏洪說縣里有電話來。
俞敏洪急忙跑過去,縣教育局長對俞敏洪說你的錄取通知下來了。俞敏洪問他是哪個學校,他故意說自己不知道。俞敏洪拿到通知書一看是北京大學,當時就樂瘋了,和兩個考上大學的同學一起,像范進中舉一樣跑到馬路中間又蹦又跳,連大卡車都停下來了。(優米)
潘石屹:偷偷換名“石屹”參加高考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輛卡車撞斷了肩胛骨。知道自己沒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個縣以“石屹”這個名字報考中專,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蘭州培黎石油學校。1981年從培黎學校畢業后,潘石屹又以整個石油部系統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石油管道學院。
1984年,潘石屹畢業被分配到設在廊坊的石油部 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鐵飯碗。在那里,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讓領導重視他的竅門,那就是記清楚所有的工作數據。處長向局長匯報工作,局長向部長匯
報工作,都需要用數字說話,而他們都記不清楚數字,他們需要帶一個人匯報數字。每天下班之后,潘石屹就將各種計劃樣本拿出來背,最后,這些數字小數點之后
的好幾位,潘石屹都能記得住。科長開始欣賞他,處長開始欣賞他,主任也開始欣賞他。他被確定為“第三梯隊”。并成為領導身邊必帶的“紅人”,仕途看上去很美。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辦公室新分配來一位女大學生,對分配給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當潘石屹勸她湊合著用時,對方非常認真地說:"小潘你知道嗎,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輩子的。"這不經意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潘石屹:難道一生將與一套桌椅共同度過?
1987年,潘石屹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當,毅然辭職,揣著80元錢來到廣東,在那里度過了他感到壓抑的一段時光。一直到兩年之后,新的機會終于出現了——1988年到1989年的海南島,就像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