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報報道了20多戶環衛工蝸居簡易房內的故事,引起很多讀者的關注。其實在這座城市里,蝸居的群體不止是環衛工人,記者調查發現,工地上的建筑農民工,擺攤或者進廠的打工族甚至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蝸居大軍的主力。而在采訪中,記者也看到,雖然身居陋室,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逐。而他們心中最大的一個夢,就是離開蝸居的小房,搬進自己的樓房,過上城里人的日子。
文/記者陳晶孫姮 圖/劉暢
蝸居群體之打工族:7平米的小屋常年不見陽光省租金為買房讓老婆少受罪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甸柳莊的一片“蝸居”點。這里的樓房被大家稱為“握手樓”,之所以叫“握手樓”是因為樓間距實在太短,兩棟樓對面的住戶伸出手就能夠到對方。正因為樓間距實在太短,所以毫無隱私可言,如果大聲講話對面都能聽的一清二楚。也因為樓間距太短,住在下面的租戶常年見不得陽光。
由于地理位置較好,交通方便,這里的房子還挺搶手。記者進到其中一座“握手樓”,一進去頓時覺得有些潮濕,由于常年見不到陽光又不通風,炎熱的夏季,這座樓的小門廳卻顯得有些陰冷。這座樓兩側各有10戶房客,記者來到其中一位房客的房子里看到,七平米的小屋里,一平米的廁所,兩平米的廚房,剩下的地方只夠放一張床和一個布衣柜。這種房子不可能通燃氣,廚房里也只有簡單的電鍋、電飯煲。
住在這里的房客姓楊,懷著一個堅定的城市夢,在濟南打工多年。他告訴記者,其實自己今年才27歲,17歲那年就來濟南打工,在這個城市已經混跡了10年。“10年前,我在理發店當學徒,吃喝拉撒全在店里,到了晚上就打地鋪。卷簾門拉下來,一點風不透,幸虧打地鋪才能耐得住夏天的炎熱。”小楊說,他現在已經有老婆了,得抓緊掙錢買房子,不能讓孩子再跟著他們受罪。因為懷著這樣的理想,他們現在省吃儉用,所以不敢住在條件好的房子里,以免浪費錢。
蝸居群體之建筑工人:10平米宿舍住著10個人蝸居只為了圓孩子們的買房夢
在文化西路一處工地的北墻邊,修建了一排兩層的簡易房,每間房屋大約有10平方米左右,屋內放置著5張高低床,剩余的空間就只夠擺放一張桌子了,這就是工地工人的宿舍。
石求林是湖南邵陽人,從事建筑工作已經20多年了,每年除了春節前后,其余月份幾乎都在外面奔波。對于目前的居住環境,他顯得很淡然,“在外面打工就是這樣子,這里至少水電齊全。以前呆過很多地方,連水都沒有,不照樣過來了嗎。10個人住一間房,熱鬧。”
由于是簡易房,房屋窗戶又都被后面的圍墻堵住,石求林宿舍的溫度可想而知了,記者在屋內坐了十分鐘,全身已經出滿了汗。石求林急忙將一臺簡易風扇放在記者身邊,“屋里太熱,這兩天我們都是半夜才能睡著。今天我特意請假出去買了一個小風扇,湊合著用吧。”
石求林告訴記者,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剛參加工作,小兒子還在上學,他這么拼命工作就是想為孩子們多留點積蓄。“去年我給大兒子買了套房子,首付交完了,現在多干點,爭取幫孩子們把月供還上。等到小兒子找到工作,我就不干了,回老家享福去。”
蝸居群體之練攤商販:房子早已曬透,敞著門睡覺攢上幾年錢,回家蓋個小洋樓
隨后,記者來到姚家莊,在香港街附近有一片棚戶區。很多擺攤的小販就聚集在這個地方,由于記者到這個地方時正值中午,不睡午覺的小孩子們正在外面玩耍。孩子們的衣服都不怎么干凈,西瓜汁和泥巴混在一起,頭發也貼在頭皮上,臉上像“花貓”一樣。
走進這片居民區,大都是一間一間的小屋子,大家共用一個廁所,老遠就能聞見臭味。“這種房子不隔熱,早就曬透了,不過我們都習慣了,都能睡著。”現實也的確如此,這里的住戶早已習慣這樣的炎熱,他們很多都敞著門呼呼大睡,記者從蚊帳里依稀可以看見人影。在這里“蝸居”的高女士老家是齊河的,天天早晨出去賣豆腐腦和炸油條,生意還算不錯。當記者問及買房的事兒時,高女士的回答很吃驚,“買房子?我們哪里買得起!”
高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在老家都有房子,有的還在老家農村蓋了小閣樓,在這里不過是暫居。“在老家賣豆腐腦不如在這里賣,我生意還挺好的。在省城多干上幾年,等干不動了就回老家,那時候錢也掙得差不多了,還能回去蓋個小洋樓。”
蝸居群體之剛畢業大學生:大都同學合租,是蝸居里住的最寬敞的苦上幾年,是為了能在這安家
其實,在蝸居大軍中還有一個特殊群體——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在濟南上了四年大學,他們不知不覺中已經習慣了這座城市,突然間離開校園,工資收入又不高,多人合租成了他們的安家首選。雖然他們也是蝸居一族,不過和上面的蝸居者比起來,他們算是相對幸福一些了。畢竟他們距離自己的城市夢要更近一些。
王龍是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2010年畢業后一直在濟南工作,目前在高新區一家私企負責生產,由于剛參加工作工資不高,他在母校附近的柳行社區租住了一間10平米的房子,每月房租300元。
昨天中午,記者見到王龍時,他正準備吃午飯,書桌兼飯桌上放著兩個燒餅和一小碗面條,看到有人來,他顯得很不好意思。“一個人生活就這樣,吃飽就行了。從這里去單位騎車需要一個多小時,趕快吃完了就走。”
記者看到,王龍租住的房間是用木板隔出來的一個小單間,屋內的家具很少,只有一張單人床、一張課桌和幾個凳子,即使這樣屋里也沒有多余的空間。除了風扇外,屋里唯一的電器就要算是書桌上的筆記本電腦了,“這是我最重要的娛樂工具,平時玩玩游戲,和孩子聊聊天。”
王龍告訴記者,他媳婦和孩子目前都在泰安老家,他在濟南拼搏,主要就是想看看有沒有機會在這里安家。“城市畢竟設施比較齊全,以后孩子上學也方便。不試試就回老家,感覺太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