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21日訊 (山東臺記者 李偉)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水表、電表、燃氣表走字準不準,菜市場上的稱準不準,都是有嚴格的計量標準的。今天,濟南計量檢定所的專家給市民支招,提防市場上不良商販的“鬼秤”。
在濟南市衡器監督檢定管理所,日用衡器站站長韋榮正在模擬不良商販如何通過不規范“清零”的方式忽悠消費者。假設商販賣的是魚,在實際模擬中,同樣是3斤沉的魚,如果商販在電子秤盤上按一下清零鍵,前后的價格會相差不少,而其實等于是商販將秤盤的價格也賣給了消費者。
同時,韋站長提醒消費者說,在買魚等水產品時,不要急著讓商家把魚的內臟進行清理。因為如果把內臟都去掉了,不利于保存證據。
韋站長告訴記者,要想避免上面的陷阱,就要注意商家在操作電子秤時是不是規范;另外,不要輕易相信流動商販出售的低于市場價很多的商品;還要留意商家的計量衡器上是不是有這樣的鑒定封條。
在日常生活中,不光是秤容易出問題。計量檢的工作人員所提醒市民,如果發現家里的水表、電表、燃氣表、熱力表有走字不準的現象,要及時到計量部門進行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