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推出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作為全市環境保護的主管部門,濟南市環保局在守護省城藍天碧水時如何亮劍?11月21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濟南市環保局局長高立文。
□ 本報記者 牛遠飛
揚塵治理向精細化延伸
“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高立文指出,目前,全市環境保護的現狀是:力度在加大,總體在向好,形勢很嚴峻,任重而道遠。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會議室里,環保局專門制作了一個電子顯示屏懸掛在最顯眼的位置,上面適時更新著濟南市的最新環境質量數據:截至11月10日,濟南的空氣質量同比改善14.6%。高立文表示,“環境改善的效果要靠數據說話,這個數據,我們爭取保持到年底。到明年,這個數字會進一步加大。”
根據濟南市PM2.5源解析結果,揚塵在本地PM2.5來源中占到四分之一比例。究其原因,與長期以來粗放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有一定關系。有專家指出,大面積、高強度的城市開發導致濟南一些地區PM10長期居高不下。
高立文表示,揚塵已經成為濟南環境治理的頑疾,“我市一些監測點位白天PM10偏高,晚上更高,我們覺得很奇怪,現場檢查才發現,一些白天看不到的渣土車晚上全出來了……”他表示,城區西部一些地區以及龍奧片區揚塵污染已經十分嚴重,治理揚塵必須依靠精細化管理。
監督不力將被問責
“這次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十大計劃’與之前所有戰霾聯動計劃都不同,你看領導架構,是不是和從前大不一樣?”高立文說,此次“十大行動”將責任分配落實到部門、到個人,方法超常規,手段強硬,齊抓共管。
據介紹,目前濟南有73家被納入環保部門日常監測的重點企業,其中23家為國家監控點,32家為省級監控點(國控、省控、市控點均有重合,共73家)。對這73家重點排污企業,環保部門每周至少檢查1次,對于其他非重點污染源則每月至少檢查兩次。同時,對造成嚴重污染的企業,環保部門將一律依法查封、扣押其排污設施和設備,強制斷水、斷電。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關閉。
鋼鐵、火電、水泥和石化是行動重點治理行業。行動計劃明確了四大行業中包括濟鋼、濟煉、黃臺發電廠、濟南熱電南郊熱電廠等重點企業名單。濟南環保局副局級干部包掛縣(市)區、處級干部包掛重點污染企業,與年度考核、獎優罰劣直接掛鉤。
根據《濟南市工業污染源達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4年底前,濟南市將對工業大氣污染源完成全面普查,每周動態更新一次大氣污染源清單。為何對工業大氣污染源清單如此重視?高立文表示,“這是由于清單上的企業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搞清楚大氣污染源清單就知道是誰在排放。只有搞清楚了污染排放量,才能對空氣質量作出準確的預報、預警。”高立文告訴記者,目前濟南市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率僅為60%到70%,因此完善污染源清單非常必要。
濟南治污的手段還要向邊界地區延伸。高立文說,有些城市間、縣(市)區間的邊界地區還有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而一些違規排污的企業就專找這種監管的“空白地帶”。高立文說,下一步將加大對邊界地區排污企業的治理力度。
監測點將覆蓋全市
在媒體見面會上,記者和很多同行交流發現,每天一早查看濟南空氣質量,成了環保記者們的習慣。“你們一早起來看數據,我是半夜就起來看了。”高立文說,夜里睡不著的時候,他隔一小時就要刷新一下空氣質量,看著AQI(空氣質量指數)上來了,就想弄明白是咋回事兒。
正在交談間,高立文又打開了他的手機軟件,“北京污染數據降下來了,濟南現在AQI是200多,濃度上來了。”高立文說,不單他自己,局里很多工作人員在手機上也安裝了空氣質量實況軟件,時時刷新,這已成為他們的“職業病”。
此外,市環保局打算在全市均衡布點,來全面掌握全市的污染情況。年底前濟南市將新增14個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建成覆蓋所有縣(市)區的監測網絡。據介紹,原先的監測點位基本都在繞城高速內,濟南各個縣都沒有設置監測點位,這次在章丘、濟陽、平陰和商河各設兩個。歷下區將在市博物館和錦屏中學兩處增設;歷城區增設一處商業職業學校點位;長清區在園博園增設一處。此外還在章丘刁鎮曹莊和濟陽黃河河務局增設兩處,分別在鄒平和德州交界處,旨在監測污染物跨界輸送問題。
據悉,除了長清區點位剛完成選點工作,其他13個點位已經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新設的8個點位或將參與明年各縣區的空氣質量現狀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