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濟南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慕建民接訪了一名家住省城西部某村莊的市民,他曾多次找各級各部門反映問題,可都無果而歸。進一步詢問,慕建民發現,部門和區縣“一把手”都未曾接訪。隨后,慕建民在跟該區區委書記、區長交談中,提及此事,兩位領導干部還真的不知情。于是,約談負責人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成為市紀委工作的重點內容。
聽取群眾訴求 “干部不能只看報告聽匯報”
“作為領導干部,不能每天只坐在辦公室里看報告、聽匯報,而要建立問題反饋機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濟南市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慕建民說。
濟南市紀委有一個小型的信訪接待室,慕建民經常忙完手頭的工作就去那里轉轉,聽聽來訪市民反映的問題。“當領導時間久了,很多‘一把手’就聽不到百姓聲音了。”慕建民說。
前不久,一個家住省城西部某村莊的市民來反映土地征收情況,詢問中慕建民發現,該市民已經找各級各部門反映多次,但部門和區縣“一把手”都未曾接訪,只有一個區委副書記接待過該市民一次,后來說給答復,但拖著拖著就又沒音信了。隨后,慕建民在跟該區區委書記、區長交談中,提及此事,兩位干部還真的不知情。
實際上,早在2011年,濟南市曾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和機關干部下訪工作的通知》,特別提出,各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和市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每月至少安排1天時間接待群眾來訪。
“當領導時間久了,很多‘一把手’就聽不到百姓聲音了。有些問題直接就被底下的人捂蓋住了,不向上級匯報。作為領導干部,不能每天只坐在辦公室里看報告、聽匯報,而要建立問題反饋機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慕建民說。于是,約談負責人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成為市紀委工作的重點內容。
今年以來,市紀委已約談了19個部門的20個“一把手”。慕建民把他們請進辦公室后,不聽成績匯報,專找問題反映。而各政府部門也堅持不懈的開展約談工作。各政府部門的內設紀檢監察機構,紀委書記的工作重點也放在了約談相關負責人上。
5月初,濟南市教育局紀委書記陳敏開始逐個約談處室“一把手”,每人談話一上午時間。先由被約談人就處室職責、目前工作開展總體情況和工作中面臨的問題等進行簡要匯報,陳敏聽完后,逐一點出可能出現腐敗問題的關鍵點,并提出解決辦法。而濟南市衛計委主任賈堂宏也通過約談醫院相關負責人,解決了諸多醫療糾紛。
考試成為硬杠杠 測試不合格,干部失去晉升機會
“一些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夠嚴格”,這是省委巡視組向濟南反饋巡視意見中的一條。而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包括德廉知識考試,則是濟南方面整改提到的舉措之一。
“某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李某因挪用公款受撤職處分,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予受理。(A。對B。錯)”,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的一道題。“答案為B”,濟南市某機關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道題他復習的時候“費了思量”。
“下班之后,還要像學生一樣備考”,該不愿具名的處級官員表示,自己復習的內容從黨章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到《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涉及多個方面。
像這樣重溫學生時代“被考”的滋味,今年濟南市不少干部體會頗深。濟南市在去年組織市管干部參加德廉知識考試的基礎上,今年又組織了科級以上干部進行了集中測試。“考試方式則采取上機操作,從題庫中抽題目展開測試”,上述官員表示,考題很多都是具體事例,貼近實際工作,“考試過了,感覺像是學生沒掛科”。
成績關乎仕途。總分100分,80分以上(含80分)為合格。測試成績作為被測試人員提拔任用的條件之一,擬提拔、重用的黨員干部,測試成績不合格者不予提拔。
在省里的相關考試中,一位干部測試沒“過關”。他在接受《中國紀檢監察報》采訪時非常懊惱,他參加單位的競爭上崗,成績不錯,本以為板上釘釘了,結果卻因測試成績不合格,與這次晉升機會擦肩而過。
剎住“迎來送往風” 要么吃工作餐,要么自掏腰包
濟南市公布的巡視整改情況中,把“作風漂浮、皮厚”、“迎來送往”等作風問題列為測評內容,邀請群眾代表和服務對象等進行測評,對問題突出的及時提醒教育,提出整改要求。
在某區縣政府部門當辦公室主任的劉偉(化名)的工作狀態和壓力明顯改變了。以前,不論是陪上級領導檢查工作,還是到下屬單位調研,劉偉(化名)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排車輛、預訂酒店,有時還要購買小禮品。“每天工作壓力都很大,生怕哪些細節沒處理好怠慢了領導。”劉偉說。
如今,劉偉的工作精力不再主要放在迎來送往上,領導到下屬單位檢查工作,到了飯點要么在食堂吃工作餐,要么自行解決餐飲問題。即使進了酒店,第一句話一定是:“這頓飯我們自掏腰包,不能公款吃喝。”到了節假日,以往這是劉偉最忙的時候,他要開著車拉著禮品到處走訪,經常到半夜才回家。現在,劉偉不必到處送禮,可以準時下班回家陪孩子吃飯了。
在公車改革方面,無論是周末還是節假日,所有車輛必須按指定地點停放封存,各部門也在削減公車數量。劉偉表示,下一步局里實行公車改革,或許只能保留一兩輛公車,以后到地理位置偏遠的下屬單位檢查工作,就要自己開車去了。
整改之變
去年考評被“吐槽”今年主動“送溫暖”
去年,濟南市政府部門民主評議時,首次將幾家供熱企業從市政公用事業局分離出來單獨考評,當時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供熱企業的最終成績并不算理想。
今年這個時候,正值省城供暖季,幾家供熱企業提前走訪介入,為百姓解決了不少難題,也給自己在民主評議調查中加了不少分。“其實分數和考核結果是次要的,主要是在我們的督促整改下,市民家的暖氣都熱了起來,不再挨凍,也讓我們的監督工作初見成效。”慕建民說。
議事協調機構從140個減至15個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不夠到位”,濟南針對省委巡視組這條反饋意見,“連續召開會議,作出部署”。
變化從紀委部門開始顯現。經過三輪清理,濟南市紀委監察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由140個減少到15個,目前正在推進第二輪內設機構調整,進一步將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向監督和辦案工作傾斜。慕建民說:“抓問題落實是市委市政府的職責,如果問題長期不落實那就是紀委的事了,是部門工作作風的問題,紀委就是‘唱黑臉’找問題的,不怕得罪人,就得盯著相關部門把錯誤改了。”
第三季度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4%
“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實施辦法上,有的部門和單位、個別領導干部還在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想方設法規避紀律約束,甚至頂風違紀問題”。省委巡視組給濟南市提出的整改意見十分細致。
10月17日,濟南市財政局公布2013年濟南市市級“三公”經費決算情況。隨后,各部門紛紛在官方網站上公示了“三公”經費決算和預算情況,去年花了多少錢?錢都花到哪里了?是超支了還是結余了?每一筆賬都寫得清清楚楚。濟南市將市直單位的“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管理情況列入年度綜合考核范圍,今年第三季度,市直機關單位“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4%。(張雯雯 梁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