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禁漁期,魏當新和妻子幫助父親修網具。25歲的魏當新今年報考了船舶駕駛證考試,準備自己跑船。
23日,39歲的張麗劃船回家。她此前一直漂船,往蘇杭運煤。南陽鎮發展旅游后,她在南陽水苑做廚師。
齊魯晚報訊(本報特派記者張榕博 喬顯佳 發自濟寧)每年游客眾多的夏季,濟寧南四湖南陽島上的桃花源飯莊里,老板張敬友最忙,也最開心。不過,守著河湖交匯、風景秀麗的大運河,張老板卻思考著讓孩子們離開。緩慢的運河生活節奏,遲滯的運河發展,讓曾經受益于京杭大運河的船家棄船離岸,而生態保護與傳統營生的糾結,更讓當地人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輝煌 乾隆曾在此流連忘返
在京杭大運河與南陽湖交匯的南陽島上,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與船緊密相關。一條木板船就是代步車;國際車展上有房車,這里有房船;城市有校車,這里有校船。沿河幾十個村莊的人們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歷史上,位于大運河與南陽湖交匯的南陽島,在600年前便是水上運輸和商品的集散地,明代還是運河四大名鎮,繁榮興盛達600多年,乾隆下江南時曾在此流連忘返。
今天,經過南陽島的大運河仍是主要航道,每年僅一個管理站登記的貨運船舶數量就達到1.5萬艘,運量1500萬噸。 “百十米的河道能算運力么?我們這里最寬的河道有幾公里。”濟寧市港航局魯橋管理處副處長范衛東自豪地說。
而從北京通州到濟寧的南陽島,只有這里的人們還過著水上人家的生活。
現狀 “美景換不來方便面”
但是,南陽島上桃花源飯莊的張老板如今卻在為招工犯愁。當初留得下乾隆的南陽島,如今卻留不下年輕人的心。“年輕人都走了,只能雇大嫂。”就連張老板自己也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晚上他也要回濟寧住。“如果以后孩子長大了,一定不讓他留在這里。”
與張老板有著相同觀點的還有世代居住在南陽島建閘村的村民任廣友,他的理由是,村民若只靠捕魚、捕蝦,一年收入兩三萬元,每次送孩子上下學,船運油費就要150元。
在現代交通工具早已替代運河的今天,雖然運河水網發達、交通便利,但人們的生活和地方發展卻總是“慢半拍”。任廣友說,有線電視信號收不到,去鎮上買個菜也得40分鐘。
于是,島上的不少居民都過著封閉的生活,甚至一年半載都不去濟寧一次。用“當代徐霞客”李存修的話說:“這里有一望無際的河水、首尾相接的小船、到處生長的蘆葦和荷花,但你半夜餓了,卻不一定能買到一包方便面。”
轉折 為防污染,魚鷹都不能出河了
范衛東也在這一帶生活過6年。“一個變化是人少了,物價高了,出去打工的越來越多,當地的人口在下降,只要是有點錢的人都走了。”范衛東說。
在南陽鎮34個村中,戶籍人口為3萬人,但常住人口只有1.7萬,大部分青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
范衛東說,微山湖1260平方公里,沿岸的居民近幾十年來依靠運煤炭、黃沙、稀土、糧食等為生,或者養殖、捕撈水產品,最近幾年還有一些旅游生意。
但這些傳統的漁民營生,現在幾乎都受到了挑戰。
今年將投入使用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使用了京杭大運河的天然主河道,為了保證輸水水質,實現沿河零排放和零污染,沿線停掉航運,還規定了半年的禁漁期,連微山湖上世代聞名的魚鷹也不能出河了。
從去年起,濟寧開始打擊非法采沙船,并規范采沙作業。當地沙子市場不得不讓給徐州,價格也從一噸不到20元漲到40元。
最讓范衛東憂心的是整個內河航運能否維系和發展。因為船閘維修、禁航等原因,只要一斷航,沿河兩岸就找不到人,一些沿河的村莊也在逐漸廢棄。
期望 歷史+風貌,發展水經濟
傳統的沿河經濟正在接受生態檢驗,而漁民們早已琢磨著,今后的生活該如何繼續?
任廣友說,當初他也想過大家一起搞搞旅游服務,但是從今年3月到現在,南陽島上的建閘村只來了幾撥人。“就算是來了,也只停留十來分鐘,看看閘,人就走了。你說能賣啥?賣吃的,人家不在這里吃,賣水,人家自己帶。”
村里唯獨值得售賣的是600多年毫無更改的村貌和歷史遺跡。
對此,南陽鎮試圖通過重新規劃和建設,還原歷史上的知名小鎮面貌,并進行招商引資。但范衛東說,一些古老的村莊消失,村民住進了樓房,這其實對整個旅游開發不利。
“其實,咱們當地可以使用氣墊船、地效翼飛行器來提高運輸速度,如果游客喜歡慢,那就設計成漂流。”當地一位客船老板說。
而李存修認為,雖然目前發展不理想,但是依托著運河上的水資源,南陽島還可以有更多適應新形式的經濟形態。
梁濟運河或成魯西南黃金水道
開挖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梁濟運河,經過航運部門和水利部門多方運作協調,目前已達到三級航道通航標準。業內人士預計,下一步梁濟運河有可能成為魯西南地區的一條黃金水道。
據了解,梁濟運河最早挖掘于1958年,設計初衷是加強濟寧至梁山段貨物運輸,恢復京杭大運河的內河航運,同時幫助防洪排澇。1969年通航后,1973年停航,此后長時間淤積停航。直到南水北調和航運
結合工程的上馬,才為梁濟運河恢復航運帶來了新的機遇。航道得到有效的疏浚和拓寬,達到了三級航道的通航標準(水深3米以上,底寬50米,河面寬度100米以上),可以行駛萬噸級船隊。現在,濟寧市港航局正在加緊對長溝船閘、鄧樓船閘的建設,預計2015年上半年即可完工。
據本次徒步考察隊隊員、《山東運河航運史》編輯部副主任焦振煒介紹,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正式通水為航運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魯西南地區有大量的建材、煤炭、糧食及工農業產品需要通過水路外運,相信梁濟運河可以成為一條“船暢其運,貨暢其流”的黃金水道。
本報特派記者 喬顯佳 張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