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4年省級“兩會”的反腐印記
媒體曝出的地方兩會反腐提案的數量,并未如倒掉的官員數量一般“井噴”。
文_本刊記者 李天銳
呼吁“禁止官員讀EMBA”,揭露“機關食堂豪華餐具2000元一個”……這些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與反腐有關的新聞,出處都很類似——2014年省級“兩會”會場。
自1月6日,寧夏自治區政協十屆二次會議開幕;到2月中旬,湖南“兩會”閉幕,各省份次第進入“兩會季”。作為年度最熱話題之一的反腐,在省級兩會的官方報告、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中亦高頻出現,還有省份在會場上演了“警示大片”……
點貪官名字的學問
在2013年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和強力反腐的背景下,各省取得了怎樣的成果?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可從一些省份披露的“政府工作報告”及“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得到答案。
廉政瞭望記者發現,北京、四川等省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政府自身建設”專章論述,與“2013年工作總結”等并列,足見其重視程度。除“治理庸、懶、散”,“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等理所當然成為各省報告高頻詞外,一些省份還提出了今年目標,如四川提出,將建立全省統一的電子監察平臺,令人期待。
新規下,“嚴控三公經費”的情況究竟如何,亦值得梳理。多省份報告都將此提到重要位置。不過,其計算范圍和標準并不統一。
如北京公布,市級部門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壓縮1.27億元;重慶市則用的是比例——市級三公經費壓縮25%;河北宣布,2013年省直機關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壓減6%左右;而寧夏則宣布,自治區公務接待下降35%。
此外,湖北政府工作報告雖提到三公經費明顯下降,卻沒有提供數據。同樣的情況還存在于江蘇、云南、山東等省。
“客觀地說,盡管2013年各級政府在落實八項規定上都花了力氣,但看得出來,一些地方對公開三公經費信息還是有顧慮。”上海財大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蔣洪說。
省級“兩會”上,相關報告披露查處貪官的情況,亦是一大看點。新華社梳理報告發現,2013年1月至11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縣處級以上官員2703人,這一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8%。
廉政瞭望記者發現,山東、吉林、四川等,是查處職務犯罪大案要案較多的省份。2013年,山東立案查處大案要案2105件,四川查辦大案1550件。
有意思的是,各省相關報告中,對查處貪官情況的公開情況及措施亦有差異。如四川的數據較為全面:2013年查辦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121人,同比上升31.5%;其中廳級干部11人。而吉林公布的報告(摘要)僅顯示,查處了處級以上干部要案79人,并未公布廳級數量。還有一些省份未公開查處貪官數量的增幅。
此外,報告中是否點出貪官姓名,點誰,也是一門學問。上海檢察院去年查辦案件涉及松江區原區委常委、副區長王軍等4名局級官員,4人姓名及原職全部上榜。
廣東報告稱,依法查處揭陽市委原書記陳弘平、省水利廳原副廳長呂英明等大要案,兩人一為原省直、一為原地方廳官。貴州點出的4名貪官,則有1人為省直、3人為地方廳官。還有一些省份報告,點名也呈現條塊結合的特色,頗具警示作用。
不過,河北、重慶、福建等多省市,未在報告中點出貪官姓名。
廉政瞭望記者還從報告中發現,山東經高檢院指定管轄,查辦了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重大職務犯罪;吉林2013年查辦了中央紀委和高檢院交辦的廣西政協原副主席李達球受賄案等。這是2013年夏,倪發科、李達球相繼落馬后,官方有關他們的最新消息。
“120個足球場”怎么處置?
“葉廳長昨天的言論引起一些誤會,可能是因為年輕,經驗不足,我也嚴肅批評了她。”道歉的是廣東省財政廳長曾志權。1月18日廣東人代會審議財政預算報告時,代表請財政廳副廳長葉梅芬解釋“為何去年預算超支700億”,葉兩度找理由“開溜”,都被代表攔下。
今年省級“兩會”,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代表委員向公權力“較真”,更有他們對反腐的建議、對2013年諸多新政如何“抓鐵有痕”的思考。
上述廣東審議現場,很多代表發問:八項規定省下來的錢去哪兒了?財政廳長曾志權表示,今年編制預算草案時,首次將底線民生單獨列入,三公經費減少的支出將會用于民生。不過,代表們對回答并不滿足。民盟廣東省委提出提案,建議將結余錢的用途細化。
該提案直言,我國行政開支過高,節約的經費雖說用于民生,如果不能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這種“節約”就又會淹沒在新的行政支出中,甚至被其他項目“浪費”掉。
因此,民盟廣東省委將節約經費投入設定在“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保、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并提議“配額應大于‘三公’經費節約額”。此外,提案中“2013年下半年來CPI增長較快,可在春節期間為百姓發放消費券”的內容更受到熱捧。
清理超標辦公用房,是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的舉措。湖南人大代表肖啟斌和劉曉武關心的是,“清房”后,騰出的房子給誰用?
目前,湖南全省共騰退辦公用房87萬多平方米,相當于騰出了120多個標準足球場的空間,但如何處理卻沒了下文。肖啟斌稱,可以撥付或租賃給官辦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等。劉曉武等則認為,政府用房一般位于城市較好地段,可將騰出來的部分先交機關事務管理局登記后統一移交國資部門,經資產評估后,實行公開拍賣。“借、租、賣,都比空置好。”二人說。
與騰退辦公室同時刮起的“治理會所腐敗”風暴,將浙江人大代表陳妙林在西湖邊辦的會所“聽濤居”吹倒閉了。但他仍表示:“我舉雙手贊成!”該省政協委員范柏乃則忠告,“關停會所不能一刀切”。范柏乃說,關停會所應看三個標準,是否侵占公共資源,是否從事錢權交易等腐敗行為,是否價格過高、脫離市場,他的觀點得到會場內外呼應。
2014省級“兩會”上,公車改革的話題持續走紅。與多省試點貨幣補貼不同,福建政協委員潘亮提案建議不發補貼、發“公車卡”。即成立公務車隊,按企業管理;每月根據干部級別、用車頻率及工作需要配備用車卡;公務人員定額內用車憑卡刷卡,節余不能折換現金。潘亮認為,在GPS定位系統等配合下,該辦法能較好抑制公車腐敗。
中央對領導干部發出公共場合“禁煙令”后,四川省政協委員曾文忠建議四川率先立法控煙,他事先還在兩會會場觀察了兩天,發現“大家都能遵守禁令”。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曝出的地方兩會反腐提案的數量,并未如倒掉的官員數量一般“井噴”。官方對提案的回復,仍需更及時。這不,有網友吐槽,廣東民盟的提案仍在走程序,提案中設想的“春節紅包”已經泡湯了……
“防賄選”,湖南禁令升級
湖南“兩會”,在31個省份中最晚閉幕,頗受關注。省人代會開幕前,60名衡陽市人大新選出的省人大代表被確認資格有效。
不久前,衡陽曝出大規模賄選案。2012年末至2013年初召開的衡陽市人大會議差額選舉了76名省人大代表,結果有56名當選者存在送錢拉票行為,涉案金額1.1億,有518名市人大代表和68名大會工作人員收受了錢物。湖南對此案進行了嚴肅查處。
廉政瞭望記者注意到,本次兩會,湖南發布會風會紀“十條嚴禁”,比去年的“九不準”力道增大。今年新增的一條是,“嚴禁以替代表委員個人謀取職務晉升、提高職級待遇、封官許愿等為手段拉票”。
在今年省級“兩會”上被免職的高官,除在衡陽賄選案中負直接領導責任的湖南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外,還有正接受調查的江西省人大原副主任陳安眾。湖北“兩會”前半個月,原副省長郭有明、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亦被免職。有分析稱,以上舉措雖是既定程序,但對有公職在身的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仍是一次警示。
對河北的代表委員而言,警示發生在了會議現場。1月15日和20日,河北省發改委原主任劉學庫、省委原常務副秘書長梁樹林被中央紀委官網證實正在接受組織調查。他們均是現任省人大常委、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新京報披露,劉學庫和梁樹林都是在河北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被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