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頻頻遭受霧霾襲擊的城市,2月23日,山東濟南又一次啟動了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預警如何發布,應急預案如何層層落實?在政策和公告后面,相關職能部門的反應如何?記者進行了了解。

23日12:00
預警建議到應急指揮辦
23日中午12點,濟南的空氣質量指數(AQI)從一個小時前的不到180爬上了200的邊緣線,持續兩天的中度污染開始升級為重度污染。
濟南市環保局應急管理處處長張成志接到了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值班人員的電話,市氣象局加上專家咨詢組集體會商后,認為濟南在未來72小時內AQI將超過200,達到重度污染,建議發布黃色預警信息,啟動三級響應措施。根據《濟南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辦公室設在環保局應急管理處,張成志和同事負責向各部門發送所有的預警信息。
23日14:00
指揮辦打出28個電話
23日中午,天色灰茫,張成志來到辦公室。他首先撥打了環保局局長高立文的電話,高立文是應急指揮辦主任,之后張成志又致電應急副總指揮、分管環保的副市長王新文的秘書。下午2點,預警發布建議得到批準,張成志和同事立即通過市政府網站發布了黃色預警信息和應急相應公告,接著逐一打通了11個縣市區和15個相關職能部門對口聯系人電話,并通過郵件或傳真發送方案,“請你們參照執行。”
“大家都很清楚該做什么了。”張成志說,盡管方案沒規定通知的順序,但是像環保、城管、住建、公安這些重要的部門,一般他會先通知。
23日16:30
36家企業啟動減排
23日下午4點,空氣質量指數204,濟南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處處長錢毅新接到了來自應急指揮辦的電話。半小時內,市環境監察支隊隊長鄭凱和11個縣市區環保局的污染源管理科科長先后接到電話和郵件通知。
濟南36家重點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要減少30%,接到啟動應急預案要求后,10家電廠馬上執行減排措施,而其余26家企業停產限產需要對生產工藝進行調整,允許一定時間的緩沖,于24日零時正式執行。
此外,按照要求,濟南市城管局要監督落實拆遷、施工工地及渣土運輸等作業揚塵污染防治措施。
23日17:30
一家鋼鐵廠的減排調度
臨近23日傍晚5點,霧霾給泉城的落日蒙上一層昏黃的光暈。山鋼集團濟南分公司能源環保部部長吳健接到了來自濟南市環境監察支隊一大隊隊長林峰的電話,通知他當天要關停四臺燒結機和豎爐。吳健立刻撥打了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負責人的電話,安排相關單位采取措施。
“半個小時完成調度,我們內部也制定了應急響應措施的啟動流程,很快。”吳健說,去年11月21日,濟南第一次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山鋼集團濟南分公司就制定了多套減產停產的方案。
24日8:00
兵分兩路現場查企業
預警發布第二天,早上8點濟南空氣質量指數升到250以上。濟南市環境監察支隊一大隊隊長林峰和同事兵分東西兩路,驅車前往減排名單上的市屬企業進行現場核查。林峰帶領東路,檢查了山鋼集團濟南分公司、藍星石油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中石化濟南分公司和山東球墨鑄鐵管有限公司幾家企業。林峰說,進入企業,沿路看煤炭堆場,接著看生產記錄,何時開始生產、當日計劃產量一清二楚,之后再去生產現場看是不是真的停產限產了。
從23日應急預案啟動至24日晚,林峰和同事已經在外面跑了整整一天,“傍晚回到家倒在沙發上就不想動。”林峰告訴記者,只要預警不解除,第二天還要繼續,尤其重點企業要一查再查。除了環境部門,城管、住建等也和前一天一樣,所有的應急措施都要保持,直到預警解除。(廖雯穎 劉雅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