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2月19日訊(山東臺 張燕妮 張洪波 劉歡)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今天下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在山東東營召開。審議并通過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聯席會議制度》和《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近期重點工作》。
《推進黃三角建設近期重點工作》顯示,港口、鐵路、公路、機場等一體化建設,構筑起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成為山東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加速器,正在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土地、勞動力、信息等資源要素共享。
去年剛剛奠基的濟南——東營高速公路今年已經動工建設。這條號稱兩地間最短直線距離的高速路開通后,從濟南到東營通行路程大大縮短。
提速成為黃三角建設的關鍵詞。除濟東高速外,黃三角首次黨政聯席會議還將濰坊——日照、濟南——樂陵、沿海高等級公路、東營港、濱州港、濰坊港、萊州港萬噸級泊位和深水航道、德龍煙鐵路、黃大鐵路、濰坊機場、沿海防潮堤建設等提上日程。今年,橫跨德州、濱州、濰坊、煙臺的德龍煙鐵路在各方合力推動下,預計將完成鋪軌并投入運營。
省發改委副主任省區域辦常務副主任秦柯:“黃三角地區港口建設規模較小、功能較弱、配套能力不強,缺少疏港鐵路及與周邊區域連接貫通的干線鐵路,內聯外接的高速公路網尚未形成。需要區內各市加強溝通協作配合,齊心協力向前推進。”
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通區域經濟發展的血脈,帶來的是產業的協同互動和要素資源的共享。根據聯席會議要求,濟南將建成黃三角優質農產品展示交易平臺;依托四大港口建設的20個重點物流園區,將打造環渤海南部的區域性物流中心;今年再開發20萬畝未利用地,東營、濱州、濰坊將試點開展“飛地經濟”;鼓勵中小微企業新三板上市,力爭今年上市企業達到40家,同時全年發行8只產業基金,20多億元重點支持高效生態農業、石油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集群。
省發改委副主任省區域辦常務副主任秦柯:“加快包括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內的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對于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產業發展、資源要素流動具有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