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濟南市明天兒童康復中心,有很多帶著孩子來康復的外地家長。上周,康復中心忽然通知十幾位非濟南的家長,由于中心人員飽和,非濟南戶口的自閉癥患兒不能在這里繼續治療了。
A 外地家長接到離開通知
自從4歲的兒子被查出患有自閉癥后,濟寧微山縣的李先生就搬到了濟南,夫妻倆每天都陪著兒子到明天兒童康復中心,踏上了漫長的康復之路。
李先生說,這三年里,除了節假日和周末,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陪著兒子進行康復訓練。三年來,康復費加上各種費用花了20多萬,但看著兒子慢慢有了溝通表達能力,李先生說心里有了盼頭,再苦再累也要熬下去。
可學校老師上周的一個通知,讓李先生的心里忽然沒了著落。
“上周時候,康復中心的老師通知我,我們這些非濟南戶口的自閉癥孩子,以后不能再在這里進行康復訓練了。”李先生說,康復中心老師建議孩子回老家的康復機構,但孩子已經適應了這里,突然離開,孩子情緒必然受影響,而康復治療一旦間斷,孩子的康復能力必然下降。
“我老家濟寧沒有專業的自閉癥康復中心,只有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兒童、腦癱兒童等都在一起接受教育,自閉癥康復效果自然沒有這里好,讓我們回老家,這些年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李先生無奈地搖著頭。
B 多花錢也想在濟南治療
與李先生遭遇同樣困境的,還有十幾位家長。他們有的長期在濟南工作,但戶口在老家;有的和李先生一樣,為了孩子一直暫住在濟南。他們也都接到了康復中心老師的通知。
“孩子在老家濟寧進行康復訓練,市里也有財政支持,都是免費的,但是下面的理念不行,孩子康復效果差。”李先生說出了這十幾位非濟南戶口家長的心聲,他們舍棄老家的免費治療,自費在濟南進行康復,就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據了解,國家對于自閉癥兒童的治療實行屬地原則。濟南的自閉癥兒童在濟南市明天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不需要交一分的費用,而李先生這些非濟南戶口的家長,每個月需要花2000多元。一年兩萬多元的費用,對他們而言都不是小數目。
“都是老師私下通知的,康復中心主任和殘聯也沒有下明確的通知。”家長們告訴記者,濟南市明天康復中心治療自閉癥,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孩子們現在的恢復狀況他們也滿意。而突然下達的通知,讓他們怎么也不能理解和接受,更對孩子們未來的康復之路無所適從。
C 中心負責人:容量有限
11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七里山西路的濟南市明天康復中心,中心的負責人劉梅主任說,做出這個決定也是無奈之舉。
劉梅介紹,國家對殘疾人康復工作實行屬地原則,中心每年康復任務名額是80個,“康復中心容量有限,真的無法容納這些外地的自閉癥患兒了。”
據了解,康復中心的飽和量是80人左右,2010年時這里只有50個左右的孩子,2013年患兒激增,現在有90多個孩子在進行治療,“自閉癥孩子的密集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康復效果。”
而這幾年隨著社會對于自閉癥的認識,以及國家對于自閉癥治療的政策支持,濟南自閉癥患兒的發現數量有所增長。“全濟南在冊有證的自閉癥兒童有287名,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沒有登記注冊。康復中心力量有限,很多濟南市戶口的自閉癥孩子也排不上號來這里進行康復培訓。”劉梅說。
“必須先完成這80個的任務數。”劉梅說出了目前康復中心面臨的困境,他們也想多接納一些自閉癥的孩子,但是客觀條件受限,康復中心面積以及師資力量等都是有限的。
劉梅說,感謝這些家長對于康復中心的信任,如果家長選擇孩子回自己老家地市,中心也會給地市上的康復中心以及特殊培訓學校等全力提供各種培訓和支持。“如果孩子父母長期在濟南務工,可以帶著養老保險等相關憑證,如果到時候還能容納,具體可以進行考慮。”
家長反應 可想辦法擴展 一趕了之只是應急
□記者 鄭希平
“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我們又不是不交費用。”對于康復中心表示的無奈,家長們覺得趕走這些外地的孩子,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只是臨時的應急方式。
“康復中心的老師們都很好,工作也很認真,對孩子們也很細心,我們都看在眼里,看到孩子一點點變好,我們打心眼里感激他們。”在康復中心門口,與記者交談中,一名外地家長想到了孩子離開后可能無處可去,不禁眼圈有些濕潤,“康復機構一定有難處,可真有難處,自己解決不了,可以盡快向上級部門請示啊,不能簡單地以趕走外地孩子的方式處理啊!”
在此陪了孩子三年多的李先生也說了自己的不解與不忿,“2010年當初報名時,康復中心也就50個孩子,我們繳納費用在此培訓。今年人數增加,現在快飽和了,就趕走我們這些外地的孩子,這怎么也說不過去的。”
李先生說,不知道下一步孩子應該到哪里去康復,呆在家里康復能力會下降,老家的康復學校水平更低,“只能去一個水平差不多的康復中心,哪怕多花錢,否則耽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