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連續舒適不縮減 省城難覓達標人行道
除了寬度的標準,人行道還有很多指標。從目前濟南的人行道來看,符合安全、連續、舒適、不中斷或縮減的人行道少之又少。“我喜歡步行,經常步行健身,我發現,在濟南真正能做到連續、不中斷的人行道真是少之又少,即使一些人行道設施相對完備的主干道,可能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連貫等問題。在城市的次干道或者支線,人行道的舒適度更是可想而知。”市民李先生來電表示。
山東交通學院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教授蔡志理告訴記者,城市交通擁堵治理過程中,對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在內的慢行交通有兩個原則,其一是連續性原則,“如果人行道走著走著沒有了,行人勢必會去非機動車道或者在機動車道上借道,那樣就會影響其它車道的通行規則和速度,從而加劇交通的擁堵;其二是各行其道原則。不能各行其道,就會造成混行,混行的結果就是降低通行速度增加擁堵。”
做好協商規劃去除“攔路虎”
在連續一星期對人行道的探訪中記者發現,電線桿、消防設施、園林綠化帶等已經成為阻礙人行道通暢的“攔路虎”。
這些“攔路虎”為何留在了人行道上?為何不能去除?
在人行道上,電線桿攔路是最常見的,對此,濟南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提前規劃、推廣電纜入地等方式,減少電線桿擋路現象出現。
據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之前他們也曾聽說過電線桿擋路的事情,經過探查發現大部分電線桿原本都是建在道路兩側,后來因為道路拓寬到了人行道上。電力設施遷移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再加上也沒有合適的遷移地點,部分電線桿就沒有及時挪走。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濟南市主干道如經十路、和平路等在修建或擴建時都提前做了綜合性規劃,提前對電線桿和綠化帶進行了遷移,杜絕了電線桿擋路情況出現。而隨著電纜入地工程逐漸推廣,今后濟南市道路上的電線桿將越來越少。電力公司還表示,希望各區市政部門在修建道路時,也可以提前與電力公司協商遷移計劃,盡量保證電線桿不會再成為“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