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臨沂3月26日訊 (記者 楊帆) 據沂蒙晚報消息,外貿爭奪背后隱藏著貨幣的較量,2014年匯市最大的事件就是人民幣對美元一改持續單邊升值勢頭,從1月中旬開始貶值,2月份貶值勢頭更猛,3月以來更是連創新低。臨沂市商務局對此展開調研,發現人民幣匯率走出“雙邊行情”并以貶值為主,盡管產生了利好,但短期對我市外貿拉動影響甚微,企業面臨的訂單不足、利潤受擠壓、競爭力降低等壓力依然明顯。
此次調研發現,受人民幣匯率依然高位運行等因素影響,企業普遍對于遠期經營信心不足,大單、長單不敢接,出口訂單明顯不足。許多外貿企業主要是接短單、快單,以減少人民幣快速升值帶來的風險,減少損失。大部分企業在手訂單在一個月以內的占60%左右,1-3個月的占20%左右,6個月以上的訂單十分稀少。出口大戶華盛藥械和三禾永佳在手訂單多為短期訂單,大訂單、長訂單較少;而青果食品有限公司向美國出口的訂單,檔期一般為45天。
同時,企業利潤受擠壓。一方面,我市企業執行的訂單大多是一兩個月之前簽訂的,當時企業雖然考慮到了匯率升值的風險,但是無法預測到人民幣升值速度之快,導致企業訂單有的是微利執行,有的是為了保客戶虧本執行。按照我市去年12月份出口4.73億美元計算,月初與月底利差就導致結匯時減少收入1684萬元。另一方面,我市出口的商品,大部分都來自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工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據很大比例,特別是柳編工藝品、玩具、日用陶瓷等產業,目前普通柳編工人工資近100元/天,玩具、陶瓷出口企業工人工資普遍上漲至3000元/月左右,但企業產品綜合報價上漲有限,造成企業利潤空間較小。受通脹等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也不斷上漲,更是嚴重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
更為嚴峻的是,我市出口企業競爭力降低。面對人民幣匯率高位運行,一些企業采取鎖定匯率、金融工具避險、人民幣結算、一單一議價等方式應對,更多企業采取了提高報價的方式來化解壓力,漲價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客戶流失,一些議價能力差的中小企業只能犧牲利潤保住訂單。特別是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贏得市場,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率普遍低于3%,加上競爭激烈,國外客戶對價格相對敏感,所以人民幣短期快速升值對它們造成直接的影響和沖擊都比較大。相比而言,印尼、越南等周邊國家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再加上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越南的工人工資只有臨沂市的四分之一,對我市的農產品、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帶來了較大壓力。此外,菲律賓、泰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及日韓的貨幣大幅貶值,疊加的效應使得企業出口競爭力受到很大沖擊。
從行業看,在紡織服裝、農產品、鉆石加工等行業由于利潤率較低,毛利潤率不超過2-5%,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影響非常明顯。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行業營業利潤就會下降約12%,毛紡織行業約下降8%。蒙陰縣宏大紡織有限公司2011年出口額在195萬美元左右,2012年出口額為93萬美元,2013年僅出口35萬美元。據統計,2013年臨沂市紡織品、園林機械、花生及制品、鉆石出口同比分別下降19.5%、61.9%、11.7%、8.6%。從市場看,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國家的客戶可以接受使用人民幣結算,能夠減少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影響;歐盟、美國等國家的客戶,一般不接受人民幣結算,因此影響相對較大。從出口產品結構看,外貿出口產品以原料和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相對較小,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優勢仍然是較低的價格,致命弱點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競爭中并不處于有利地位,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進一步縮小。臨沭縣柳編企業訂單同比減少約30%,已有3家柳編企業關閉停產,4家企業面臨半停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