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15家金融機構追債央企誠通集團
11月17日,臨清市委書記王建鵬一行前往北京,約見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通集團”)副總裁李友生。
其此行目的,是交涉誠通集團旗下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簡稱“銀河紙業”)與山東15家銀行之間的債務償還等事宜。這些金融機構向其追債已有半年,債務總額達38億元。而誠通方面則認為,銀河紙業此前存在資產虛高、財務造假等重大問題,在銀行債務上拒絕做出讓步。
“銀河紙業一直運轉正常,誠通方面卻在5月底突然宣布停止償付銀行到期貸款和利息。”山東一銀行界人士向《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如此描述,其中部分債權銀行已經采取起訴、查封資產等措施。
誠通集團作為國資委監管的央企資產經營平臺,此案彰顯了其在資產處置方面與銀河系統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沖突和爭奪。
38億元欠債
“這件事發生好幾個月了,我們一直在嘗試著和誠通方面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11月8日,債權銀行維權組織代表劉云(化名)坦言,誠通集團雖拋出多套解決方案,但均觸及債權銀行的底線。
而雙方僵持的焦點則是處于事件漩渦中的銀河紙業。
公開資料顯示,銀河紙業始建于1958年,地處聊城,前身為臨清銀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六大紙業集團之一,員工6000余人。山東銀行集體追債誠通集團,僅僅是其今年3月份入主銀河紙業幾個月之后。5月底,誠通集團突然宣布,銀河紙業陷入了經營困境,停止償付銀行到期貸款和利息。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債權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進入5月份,銀河紙業不再向任何一家銀行提供財務報表。6月5日,北京銀行(601169)此前向銀河紙業貸出的5000萬元成為首筆逾期貸款。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截至9月30日,銀河紙業占用15家金融機構授信38.79億元,其中授信逾期10.38億元,欠息5949萬元。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表明,今年6月,誠通集團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成立中國誠通銀河紙業公司,將銀河紙業資產以及40%的債務注入新公司,職工人數裁至2000多人,原銀河紙業成為新公司的子公司,承擔原有的60%的負債以及包袱。同時要求各家銀行提出續貸且實行下浮30%優惠利率。劉云介紹,各級銀行無權對銀行貸款本金打折、豁免,只有在企業破產清算的基礎上才可以,而且必須經國務院批準!罢\通集團給出的處理方案讓各銀行無法接受。”上述債權銀行人士表示。
就在各方相持不下初期,北京銀行、浙商銀行及部分供應商提起訴訟保全,分別查封凍結各銀行賬戶級不動產。6月6日,北京銀行查封銀河紙業持有的山東沃原有機肥業有限公司40%股權、臨清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0.5%股權。
“現在有更多債權銀行準備對誠通集團提起訴訟!鄙綎|一知情律師呂良(化名)透露。
央企“倒手”
“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紙業")將股權全部劃轉誠通集團后,潛在的債務問題一一顯現!眳瘟继寡。公開資料顯示,中冶紙業是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集團”)旗下造紙板塊,是在并購寧夏美利紙業與銀河紙業基礎上成立的。
他分析稱,中冶紙業不具備發展造紙業的自然資源和市場區位優勢,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存在資產規模虛高、效能較低等問題。2013年8月,國資委發出的一份《關于商請支持解決中冶紙業集團公司重組有關債務問題的函》中提到,2009年至2012年之間,中冶紙業累計虧損48.6億元。截至2013年2月28日,中冶紙業資產總額193億元,負債總額186億元,其中銀行金融機構債務145.6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6.37%。
該函內容進一步表明,特別是是近幾年來,實體企業過度依賴負債經營,總部存在短貸長投現象,高昂利息費用、短期償債壓力都使企業不堪重負,有效資產被抵押,企業自身喪失持續發展能力。
該函足以說明此前即2013年3月5日,國資委下發《關于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重組有關問題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的初衷。“批復”同意將中冶紙業100%國有產權自2012年12月31日起,無償劃轉至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3月1日之前的15.65億元債權無償劃轉至誠通集團。
作為子公司的銀河紙業自然亦在被劃轉之列。不過,讓各方沒有想到的是,對其安置方案的分歧,很快讓銀河紙業處于矛盾漩渦中。
誠通集團官方網站介紹,其是國資委監管的大型企業集團,總資產近900億元,是國資委首批中央企業建設規范董事會企業、服務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的重要資產經營平臺。
誠通涉嫌逃廢債務
在眾多債權銀行看來,銀河紙業背靠央企身份,在臨清甚至聊城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明星企業。
“我們與銀河紙業合作有10年了,看著它從縣級國企成長為央企,雙方合作一直融洽!鄙綎|一股份制銀行代表孫笑(化名)坦言,對其信用額度從最初的6000萬元增加到最高的6億元。他向記者回憶,誠通集團在入主銀河紙業后,向銀行方面描述了其更誘人的遠景規劃,他所在銀行與另一家銀行一起,因此各追加了2億元至3億元不等的貸款。然而,一周后便接到了重組的消息。
如此突然的轉變,同樣也讓其他銀行始料不及。
一債權國有銀行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自誠通集團入主銀河紙業后,其所在總行在3月份下發了關注銀河紙業風險的提示,山東當地負責風險檢查的兩個分行行長因此前往進行調查,誠通方面的承諾同樣給其吃了一顆“定心丸”。卻在5月底突然表示無法償還貸款。
6月4日,誠通集團首次提出重組方案(討論稿)。但債權銀行認為誠通集團給出的方案試圖逃廢債務,拒絕了上述方案。
劉云回憶,造紙市場近年來一直不景氣,但2012年11月份,銀行在對銀河紙業進行調查摸底時,其仍有90%的高開工率。然而,在今年6月以來,各家債權銀行給總行的情況匯報中卻均有如此描述:銀河紙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遭到破壞,主要生產設備陸續停產檢修。截至7月17日,產能降至24萬噸,占企業總產能的30%。
劉云表示,中冶紙業整體虧損,并不代表銀河紙業虧損,兩者應該區別對待。孫笑介紹,他曾多次參加與誠通方面的談判會議,對方曾表示,銀河紙業更換新東家后,職工、資產等確保妥善安排,但銀行貸款等同樣屬于國有資產,對于銀河紙業的債務,其要“兜一塊”。
11月12日,銀河紙業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要求。
互不相讓
10月28日,國資委、銀監會、誠通集團、銀行債權委員會、聊城臨清兩地地方政府以及中衛市政府代表齊聚北京,召開“中國銀監會中冶紙業債權銀行六方座談會議”,被稱之為“六方會議”。
該會議紀要顯示,中冶紙業董事長嚴肅在會議中認為,銀河紙業存在資產虛高、財務造假等重大問題。本報記者獨家獲悉,誠通集團在2013年9月發出的一份“銀河紙業重組發展方案(草案)”中,“企業資產現狀”描述:2013年8月末,據初步核實,企業資產總額38.22億元,負債總額46.87億元,其中,37.98億元為銀行債務,資產負債率122.63%。
嚴肅在上述會議中認為,銀河紙業多年來向銀行和股東提供的財務報表不一致,其中,2001年至2012年間向銀行提供的報表與向股東提供的報表,利潤累計相差17億元,凈資產相差11億元。而該說法遭到臨清市市長李新閣當場反駁,提到“銀河紙業一直是臨清當地最好的企業,并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銀河紙業2010年、2011年、2012年納稅分別為1.4億、1.6億和1.67億元。
11月14日,記者電話聯系到銀河紙業一負責人,她表示企業在財務上不存在“兩張報表”。
呂良介紹,截至2012年年底,中冶紙業提供的財報顯示,企業無形資產為32399.7萬元,其中土地使用權32369萬元,“不存在虛增資產的情況”。而“銀河紙業情況函”中明確,銀河紙業年制紙能力80萬噸,2012年實現稅收近1.7億元。截至2012年12月末,賬面資產總額59.9億元,負債總額51.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5%。
記者獲悉,8月份,山東省政府向國資委發出《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中冶銀河紙業有限公司有關情況的函》(以下簡稱“銀河紙業情況函”),對于誠通集團始終堅持的重整立場,函中表示“誠通集團提出的所有重組或重整方案均凸顯懸空、逃廢銀行債務意圖”。
但國資委方面也不妥協。
記者獲悉,8月24日,國資委加急發出《關于商請支持解決中冶紙業集團公司重組有關債務問題的函》。該函認為,“自6月份起,中冶紙業及所屬子企業陸續出現貸款逾期,部分金融機構債權人在不了解企業真實經營情況、也未與誠通集團充分溝通情況下,起訴中冶紙業及誠通集團”,“給誠通集團正常經營帶來影響”。該函強調,“如果金融機構債權人不能與誠通集團積極協商,在較短時間內達成債務重組方案,中冶紙業可能被迫實施破產清算!
直到2013年9月,誠通集團又公布了《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重組方案(草案)》,誠通集團方面制定了6套方案。但方案仍遭到了債權銀行的一致反對,認為各方案之間并沒有實質性區別,都是基于把原本經營良好,正常還本付息的企業采取休克療法,置于半停產狀態,讓債權銀行被動就范!皯撆c之前的其他破產企業區別對待。”劉云認為,銀河紙業是其重組、資產劃轉中極少甚至唯一的優質資產,銀行方面無權對此做出讓步。山東一業內人士同樣認為,從誠通方面考慮,將銀河紙業打包,與中冶紙業一起劃轉誠通集團進行重組處理,也在其常規處理之列,但對于銀河紙業個例而言,此舉顯然欠妥。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從誠通方面考慮,將銀河紙業打包,與中冶紙業一起劃轉誠通集團進行重組處理,也在其常規處理之列,但對于銀河紙業個例而言,顯然欠妥。
眾銀行認為,在上述方案中,臨清地方政府不可能替誠通集團向銀行償還債務,對于誠通集團的“不規范重組”,其堅持“必須歸還本金,貸款利率可談”的基本原則。
11月18日上午,國資委巡視組進駐誠通集團,進行為期3個月的巡視。結果如何仍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