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暫時不改制了,(股權轉讓)已經叫停了。”景陽岡酒廠副廠長劉進文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前攤開雙手,一縷茶香從杯中飄出。17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他一片淡然,看起來十分平靜。
這平靜的背后,卻是4月份掛牌轉讓時引起軒然大波的100%國有產權轉讓。但導報記者獨家獲悉,本月中旬,產權交易機構已經發出了一紙項目終結交易的通知。
蹊蹺的是,截止到5月7日,已經有3家意向受讓方提交了購買申請,其中有兩家還交納了交易保證金,并辦理了購買登記手續。為何到了現在,轉讓突然被叫停?
劉進文嘆了口氣,“這是受到一些遺留問題的影響,想改的時候不是我們廠里說了算,等到不改的時候是聽政府的,也由不得廠里。”
離職員工阻撓
產權交易機構4月份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景陽岡酒廠資產總計2499萬元,負債總計387.12萬元。上述100%產權的轉讓底價為2495.8萬元(與評估價相同)。
據悉,如果此次轉讓成功,景陽岡酒廠廠長徐懷謙有望受讓其中51%的股權,劉進文等3位副廠長各擬受讓10.3%。然而,時至今日,該宗轉讓卻“急剎車”,也使得管理層受讓的計劃暫時受挫。
那么,遺留問題是老職工的股權該如何處理嗎?
劉進文干脆地回復:“不是!還是大環境不成熟,是歷史問題。”但對于具體的問題,他卻顧左右而言他。
導報記者在該廠廠區走訪中獲悉,現在廠里工作的職工對此前的改制并不知情。雖然有一部分人持有職工股,但并沒有對改制激烈反對。“改不改能和我們有多大關系?”釀酒車間的一位兩鬢已經斑白的李姓員工說。
這讓導報記者有些困惑,如果不是因為職工股,還能是什么老問題呢?
“反對改制的并非是現在廠里的職工,而是上世紀80年代酒廠開除的一批業務員,想要借機尋求一個‘說法’。”在陽谷縣財政局,該局資產管理科科長張凡高對導報記者說。
據他介紹,當時因為一批業務員不肯服從由管理轉崗為車間工人,拒絕把銷售費用上交廠里,后來廠里就登報開除了這批人。在看到掛牌之后的有關媒體報道,這些曾經的老職工就開始到向上級反映情況,要求恢復身份,并獲得相應的養老和補償安置。陽谷縣政府還專門為處理此事成立了工作小組。
由于相關部門也都來調查過,但并未指出轉讓的程序存在問題,只是希望對原職工要求的“恢復身份”作出酌情處理。
然而,這一要求背后涉及到職工養老安置等一系列具體的經濟問題,酒廠并沒有這個實力,最后政府出面叫停了這次股權轉讓。
“原本都有一家合資企業同酒廠這邊接洽了,最后還是被原離職職工的阻撓給攪了。”張凡高提起來頗覺得可惜。
受累市場周期調整
隨著股權轉讓終止,也導致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事情擱置下來。“本來還想下一步再借力資本發展一下,現在來看條件不成熟,也就算了。我們沒什么下一步打算,保住現有的市場份額就行。如果還有余力向外擴張,就爭取向外‘走一走’。”劉進文說。
目前,景陽岡酒廠在聊城范圍內實施廠家直銷,其他地區則是經銷商代理。但是即便是在當地,其市場份額也頗受外來白酒的沖擊。劉進文坦言,“我們的酒也就是在山東,確切說是陽谷當地有些名氣,現在瀘州老窖在聊城的市場份額排第一。事實上,我們也在加大中低檔酒的投入。”
據悉,現在該酒廠的4條生產線每天共下線4000多箱酒,效益還不錯。從“兩節”前的訂貨會上來看,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
據陽谷縣經信局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企業的資產并未過億,同時也有著較高的銀行貸款。“和蘭陵、景芝這樣的酒企比不了。酒廠在縣里的納稅好像連前十都沒進,不像外界想象般那么有錢。以前,廠房破舊得都沒法看。”
這個“以前”,是以徐懷謙的到任來劃分的。1996年,徐懷謙來到正處于虧損中的景陽岡酒廠,此前他任陽谷電纜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1997年受到秦池事件的影響,整個魯酒行業進入低谷,但是經過他的一系列整頓之后,景陽岡酒廠開始恢復發展。但如今,對于企業的經營情況,外界卻不得而知。
“就算改制,我們也不可能上市,也不準備像孔府家酒那樣走向全國。現在白酒行業競爭特別激烈,外地品牌可以來這里低價沖兩三年,沖不開市場就走,但是我們當地的酒企不能這么做。這樣‘沖市場’的費用開銷太大。”劉進文對行業的前景并不特別看好,他認為整個市場周期的調整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國都證券白酒行業分析師楊志剛也表示,“白酒行業調整仍在繼續,還需持續觀察渠道去庫存情況。今年中秋旺季不旺已成事實,春節旺季會迎來一次相對較好的去庫存機會,但經銷商在接下來的淡季仍會保持觀望情緒,預計行業轉向良性循環需要等到明年三季度左右。”
改制仍需謹慎
導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05年,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叫停了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國有產權的管理層轉讓,并對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收購做出細化規定。
“目前的案例中,可以通過以其他公司的名義收購,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設計一個多贏的方案,管理層不能忽略職工的意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導報特約評論員黃俊立說。
綜觀魯酒改制之路,孔府宴酒已經于2010年底,在中國凱利集團旗下的國際化投資公司廣東凱利天壬投資公司及上海凱利投資公司的參與下,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孔府家酒于去年9月被聯想控股旗下的豐聯集團全資收購。山東蘭陵美酒的股權,也歷經過多次轉讓嘗試。
“國企改制的最大風險是政治風險。如果涉及職工安置,那是企業的內部問題,但如果是引發職工群體性事件,就演變成了社會問題。即使轉讓本身程序合法,當地政府也會迫于壓力叫停,受損的還是企業。”黃俊立對導報記者表示。
對此,劉進文也有同感,“孔府家酒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較到位,所以他們的股權轉讓等很順利。我們是第一次操作,有些方面沒考慮周全。”
值得一提的是,景陽岡酒廠的評估值和轉讓價曾受到詬病。據悉,其凈資產為2111.88萬元,評估值為2495.8萬元,增值率僅有18%。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估值遠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而且,從該酒廠的規模以及品牌的無形價值來分析,這一評估值或難具說服力。
不管如何,改制暫時停滯的景陽岡酒廠,資本之渴仍待解。從景陽岡酒廠出門回望,酒廠前武松舉起酒壇豪飲的雕塑風采依舊,但是標牌上“景陽岡的酒,英雄的酒”似乎有些褪色。這家老牌酒廠依然在為重振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