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里有這么一個情節:馬小軍從父母的抽屜里翻出一只避孕套,吹成一個大氣球,拋著玩了半天。后來媽媽懷孕了。長大后他才知道,媽媽懷孕,跟他玩破的那個“氣球”有關。
像馬小軍一樣,對避孕套好奇的少年可不少。13歲的小剛(化名),從醫院的免費避孕藥具柜拿走數盒避孕套,到班上發給許多同學,還當著女同學的面吹成氣球來玩。結果,他被學校記過,《處分決定》被張貼公布。
孩子的“惡作劇”里,或許包含著對性的懵懂。但問題是,對于那片未知的世界,誰來給他們做出正確的指引?
10月11日,湖南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一學生小剛在學校醫院體檢時,拿走幾盒避孕套帶到班上,和其他男生一起嬉鬧玩耍。小剛為此受到學校記過處分。
幾天來,網友們對此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更多網友建議,學校應以此為契機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啟蒙。
13歲男生在教室玩避孕套
此事發生后,湖大附中教育處主任焦忠民介入了調查。10月21日,他向記者講述了事發過程。
10月11日,小剛到學校附近的湖大醫院體檢,在一樓,他留意到擺在過道邊的免費避孕藥具柜。離開醫院時,趁人不注意,他順手拿走了幾盒避孕套。
回到教室,小剛興奮地撕開盒子的外包裝,將避孕套分發給許多男生,大家嬉鬧成一片。當著許多女同學的面,小剛拿出避孕套,使勁吹成氣球。
小剛的“惡作劇”當天就被老師發現了。醫院向學校反映,大量避孕套被孩子“偷走”。之后,班主任和教育處進行調查,小剛受到嚴厲批評,處分也隨之而來。
男生被校方記過并通報
事發當日,小剛被學校予以記過處分。
一份《湖南大學附屬中學學生處分決定》顯示,小剛被處分的“事由”為:“違規亂拿成年人避孕用品,先自己玩,接著分發給同學玩,造成資源浪費和惡劣影響。”
“第一,這是大人用的公共財物,你不能拿。第二,你不但拿了,還分給其他同學玩,影響很不好。”焦忠民解釋,給予小剛記過處分,作為大學教師的小剛父母也是同意的。
記過這一懲罰會不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剛開始可能有一點,”焦忠民說,“但孩子自己也愿意接受處分。”
10月13日,校方將《處分決定》貼到室外的“處分欄”,包括小剛的姓名、年齡和班次等信息被公布。數日后,《處分決定》才被校方撕下。
校方坦承性教育缺失
對于小剛被記過一事,一位有多年初中班主任經歷的老師擔心:“這很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焦忠民也坦承,學校對學生的性健康教育是缺失的,“不僅僅我們學校,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都是這種情況。”焦忠民稱,小剛一事發生后,學校也在反思,也想補上一課,但如何“補課”,焦忠民感到有些迷茫。
湖南一所初中的班主任老師周亞軍認為,初中階段的生理衛生課對學生的性健康教育“過于膚淺”,“沒有專門的性健康教育課程,也沒有專業的老師。”
“學校的處理方法不合適。”兒童性健康教育專家、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萍認為,在孩子并不清楚與性相關的行為界線時,學校應對其教育引導而不是懲罰,“正是教育的缺失,導致了孩子在性方面的無知。”
“每個人都會遇到性的問題。”胡萍強調,不要回避,也回避不了。
微調查
避孕套是什么
“吃下去,就不會懷孕了”
在許多男孩的少年時期,都有過把避孕套當氣球吹的懵懂體驗。那么,如今的初中生,是否見過避孕套?是否知道避孕套的真實作用?為此,本報記者做了一個“小調查”。
10月21日,中a午放學時段,在湖南大學附屬中學門口,記者帶著兩盒避孕套隨機采訪了10名初中生。
見到記者手中的避孕套,許多同學一臉羞澀。這其中,有6名學生表示知道是避孕套。“盒子上寫了字呀。”一名初二男生說。另一名初三學生回答得大方多了:“商店里到處有賣。”
其中4人表示“不知道是什么”。兩名初一女生看到記者手中的避孕套,一臉驚訝地問:“這到底是什么?真沒見過!”
至于避孕套的用途,接受調查的多名學生表示不清楚。初一男生周同學回答:“避孕套就是避孕用的。”記者再問,該同學說:“吃下去,肯定就不會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