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信息化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銀行應該思考如何避免在“敏感時點” 集中出現系統故障問題,從而做好日常的系統維護
◆導報記者姜旺濟南報道
近日,工商銀行內部傳出的一份通報顯示,工商銀行信息科技部就6月23日工行系統故障事件正式作出內部通報稱,工行數據中心(上海)主機系統出現故障,是由于IBM 提供的主機DB2V10版本內存清理機制存在缺陷引發。
而技術缺陷之外,管理問題并不能撇開責任。“系統升級出現故障的情況下,應當本著‘第一時間恢復生產’的要求立即回退到穩定系統,保證業務流轉正常。”某股份制銀行負責人對經濟導報記者如是說。直指IBM 軟件缺陷
6月23日上午,全國多地工商銀行柜臺、ATM、網銀業務出現故障,持續近1個小時。服務近3億個人客戶及400多萬公司客戶的國內金融服務巨頭,工行此次故障波及北京、上海、濟南等多個大中型城市。
當時,多位濟南市民通過導報熱線及網絡吐槽扣款不吐鈔等遭遇。對此,工行先是承諾當日下午3點以后系統自動退回,而后又要求消費者自行前往取款網點申報找回。最終,消費者耗費多日才找回相關扣款。
當日,工行總部辦公室公共關系處處長汪振寧對導報記者表示:“中國工商銀行部分地區因計算機系統升級原因造成柜面和電子渠道業務辦理緩慢。”
通報稱,“6月23日上午,數據中心(上海)監控發現主機CPU 利用率升高,經分析判斷與6月23日凌晨實施的主機DB2數據庫軟件升級版本有關(從V9升級到V10),在緊急回退升級系統軟件版本后系統運行恢復正常。”
同時,工行總行信息科技部將該事件直接原因歸為IBM 公司提供的軟件產品存在缺陷,并稱“經IBM公司正式確認”。
針對通報中提及的“經IBM 公司正式確認”,導報記者多方聯系IBM 相關負責人,但均未得到回應。管理缺位
提供這份內部通報的工行員工表示,自己并不太滿意這份解釋:“對災難備份只字未提,有意將管理問題規避為技術問題。”
導報記者了解到,通報中也提及了一些管理問題,但表述頗為模糊,通報稱,“(數據中心)沒有按照‘第一時間恢復生產’的要求,采取果斷措施及時進行回退,并且回退過程不堅決,耗時較長。”
“系統升級或者新產品上線之后,銀行往往會做具體的壓力測試。”濟南某股份制銀行信息科技部門負責人對導報記者表示,該行今年為了新系統上線,營業時間外流程及壓力測試時間就長達兩個月,規避了新系統對正常營業的不利影響。管理得當的情況下,工行此次系統故障也應該可以避免。
2008年,現任銀監會副主席郭利根曾就多起國內銀行信息科技風險事件發表講話。他說,工行等國有銀行是國內在IT 技術和風險管控上都比較先進的銀行,他們的問題頻發,“充分暴露出我國銀行業信息系統的脆弱性。”
他表示,基礎建設滯后、軟硬件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和系統管理粗放是當時銀行業信息科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在業務連續性規劃、業務恢復機制、風險化解和轉移措施、技術恢復方案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
“如果故障時間出現太久,容易引起老百姓恐慌而發生擠兌。”上述銀行信息科技部負責人表示,慶幸的是,工行在較短時間內解決了系統故障,避免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不過,值得銀行反思的是,面臨信息化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銀行應該思考如何避免在“敏感時點”集中出現系統故障問題,從而做好日常的系統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