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個晚上,第一次生孩子的陜西綏德縣女子馬某,被臨產痛苦折磨約10個小時后,從分娩中心的待產室走至備用手術室,從5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即將27周歲的生命。她一同帶走的,還有腹中胎兒。導致這一悲劇的原因何在?目前唯一能確認的是,難以忍受產前陣痛,馬某苦求剖腹產而不得。但究竟被誰否決,如今仍是“羅生門”。但更多女性已經或者將要面臨的問題是:當難以忍受產前陣痛時,除了要求“順改剖”,還有別的辦法嗎?證據不一定是真相家屬簽字要求順產?
監控顯示產婦兩次跪家屬?

院方提供的監控視頻顯示,待產過程中,馬某多次走出分娩中心,其中一次走出后兩次發生癱跪,其姿勢從癱軟下蹲最終前傾變為跪坐姿勢,還有幾次癱軟因為丈夫抱牢所以未著地。
當時在現場的馬某生母郝女士表示,到了傍晚,女兒第一次走出來,疼得站不定了;第二次出來,說還疼痛。她說,女兒是疼得準備蹲下但又蹲不下來,“不小心”就跪下了,“女兒最后一次從產房出來,我們還(跟醫生)強調,萬一不行了就剖腹產,但醫生說,現在已經不需要剖腹產了,順產也到時間了。”
郝女士還說,“我們心里盤算從早上到晚上,覺得最痛苦的時間已經過了,所以不需要剖腹產,順產也是可以的,而且醫生也沒有讓剖腹產。最后一次,我們還強調萬一不行了就剖腹產,醫生說現在已經不需要剖腹產,順產也到時間了。”護理記錄顯示家屬3次拒絕?
榆林市第一醫院提供的產程記錄單顯示,8月31日17:50左右,產婦馬某宮口近全開,患者極不配合,要求剖宮產,給予心理安慰,同時給家屬交代一次,家屬表示理解,拒絕手術,繼續觀察;此后,當日18:05,患者自行走出待產室,經醫護人員勸解后,由家屬陪同送回產房,家屬仍拒絕手術;當日19:19,患者仍不配合,再次走出待產室,再次由醫護人員勸解后,產婦仍堅決要求剖宮產,家屬仍拒絕手術,并陪同產婦送回產房。
馬某生母郝女士則表示,女婿就簽過一次(指簽知情同意書上的字),再沒有簽其他的字。“我們一直等順產,醫生從來沒有拿任何文件讓簽字。”
上海海上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曄也建議,該記錄是打印版,醫院可進一步出示家屬的簽字。
婦科專家:醫院難免忽視產婦責任
曾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有過多年臨床經驗的婦產科大夫田吉順說,產婦在待產室內可以走動,醫生不會限制產婦的自由。“根據監控錄像,產婦在宮口近全開之后,還到處走動,在我看來是有疑點的。”田吉順說,臨床認為,如果順產,產婦宮口近全開意味著快要生了,距離生產最多不會超過兩個小時,一般來說,若超過1個小時還未生,醫生要考慮是否難產,因此,在宮口近全開之后,醫生護士應該隨時關注產婦的情況,并且隔一段時間記錄產婦的生產指征。若醫院拿不出更為詳細的產程記錄內容,意味著醫院可能存在失職。
“醫生應該密切關注產婦的狀態,即時給予撫慰,產婦在分娩中心墜亡,醫院難以免去忽視的責任,”田吉順說。他有多年婦產科臨床經驗,他說,產婦在疼痛時往往會產生絕望的感覺,她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此時醫生的作用是安撫產婦,指導生產。
疼痛本無需致命
可無痛分娩醫院,濟南不算多
產婦在跳樓前承受了難以忍受的臨產痛苦,其實,有一項已經十分成熟的醫療技術,可以有效的緩解分娩帶來的疼痛,那就是無痛分娩。
“濟南有哪些醫院可以實施無痛分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濟南有市婦幼保健院、山大二院、市四院等多家醫院可實施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并不是整個產程無痛,在不少西方國家,無痛分娩早已是主流生育方式。”濟南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副主任劉偉告訴記者,出于安全考慮, 國內多數醫院的分娩鎮痛是在宮口開到2—3cm時再使用麻藥,而只是阻滯疼痛感, 不會影響產婦下地走路、宮縮、屏息用力等活動。而無痛分娩的價格目前公立醫院在千元左右,民營醫院則在1500元至5000元不等。
國外八成順產無痛,國內不足一成
“無痛分娩可以減少一半的疼痛,這對于產婦來說已經相當舒服了。”劉偉說,“無痛分娩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分娩的疼痛感和產后疲倦,還能使產婦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充分休息,降低產程中的體能消耗,當宮口全開時,有足夠的力氣完成分娩”。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開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無痛分娩比例高達80%以上,而在中國目前還不到10%。
劉偉告訴記者,市婦幼保健院上個月實施無痛分娩340余例,占自然分娩的45%。對于有些人擔心的無痛分娩使用的麻醉藥物會對產婦和孩子有影響,劉偉解釋,無痛分娩其實與剖宮產使用的麻醉藥物相同,但劑量和濃度約是其十分之一,進入母體血液、通過胎盤的幾率微乎其微,對胎兒幾乎也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濟南時報、新京報、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