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社區生鮮便民店里選購肉菜。市民在社區生鮮便民店里選購肉菜。

  2017年,伴隨全市拆違拆臨工作的強力推進,天橋區在還路于民的同時,也拆除了部分臨時興建的農貿市場、馬路市場和便利店,客觀上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一定不便。為此,天橋區計劃在轄區新建或規范50家社區生鮮便民店,作為社區菜市場的有益補充,滿足和方便轄區居民群眾的肉菜消費需求。

  新建社區生鮮便民店 店面被拆的菜販優先

  10日上午,不少市民在世茂天城小區內的一家生鮮便民店內挑選果蔬等生鮮。記者看到生鮮店占地40多平方米,店內擺放了蔬菜、水果、冷鮮肉、面食、禽蛋等日用生鮮。生鮮店還掛上了“天橋區生鮮便民店”的牌匾和標牌。

  店主李春東去年開始在寶華街道經營生鮮。隨著拆違拆臨工作的強力推進,她租賃的店面也被拆除。隨后,李春東在世茂天城找到了新店面,“但是新店面每月房租比原先貴了幾千塊錢,感覺壓力很大。”街道辦事處和物業主動聯系她,讓她到天橋區申請相關補貼。

  據天橋區副區長劉敬濤介紹,拆違拆臨后,道路變寬、環境變好了,受益的是廣大市民。但是存在多年的馬路市場被清退,客觀上也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一定不便。

  天橋區以“便民、利民、為民”為出發點,計劃在轄區新建或規范50家社區生鮮便民店。原農貿市場或清退馬路市場的蔬菜經營商販、下崗職工等特殊群體經營人員可優先申請。

  連續兩年發補貼 每年補貼一萬五

  天橋區商務局局長巨云興介紹,生鮮店主要建設在主城區拆違拆臨較為集中的區域,社區菜市場拆除或馬路市場取締后不具備補建條件的區域,以及居民對肉菜消費需求強烈的盲區位置。

  據天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橋區將對驗收合格的經營門店實行統一店面標識,由政府為其免費制作和更換門店牌匾、統一加掛“社區生鮮便民店”標牌。

  天橋區政府計劃拿出150萬元對經營門店進行補貼,按照1.5萬元/店/年,連續補貼兩年,以支持他們更好地長久經營,服務于社區和居民。

  15家店鋪本周可掛牌 其余將加快建設

  8月1日,天橋區舉行了社區生鮮便民店建設工作會議,天橋區副區長劉敬濤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8月5日,天橋區商務局對無影山、官扎營等9家街道辦事處第一批推薦的25個申報點進行了實地審核,確保經營場所不屬于違建等情況。

  濟南市商務局副局長張承喜介紹:“現在的50家便民生鮮店當中,一些已經建成了,還有一些正在整改。”其中第一批推薦的25個申報點中,審核通過了15家,6家提出了規范意見。目前,首批15家店鋪的牌匾已經全部制作完成,本周就可以全部安裝到位并經營。

  根據申報情況,天橋區將繼續規范選址,加快工作推進,盡快完成50家門店的建設目標。同時,各部門和街道辦事處也將依據各自職責,加強監管,規范業戶的經營行為,杜絕以次充好、哄抬菜價等非法行為,切實保障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