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的餐飲企業一律要整改或關停!近日,濟南市歷下區政府發出通告,啟動對轄區違法餐飲企業的整治。被整治的餐飲企業都存在著擾民、污染和安全隱患等問題。歷下區也成為濟南首個整治違法餐飲企業的區縣。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歷下區共有近三千家餐飲單位,此次要對近千家不合格的餐飲企業進行取締或者規范。

  老舊小區底樓餐館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噪音、油煙以及安全問題。本報記者 孫業文 攝  老舊小區底樓餐館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噪音、油煙以及安全問題。本報記者 孫業文 攝

  油煙擾民問題已久,樓上居民有苦難言

  8月8日下午,記者在大明湖街道縣東巷、東華街兩側注意到,不少餐飲店的門口貼上了整治餐飲業的通告,有的門頭房則已經關了門。

  家住明湖小區的陳先生對整治餐飲業很贊成,因為他樓下就有兩家大型的餐館,對于樓下的餐館他是愛恨交織。“餐館從上午10點開始,一直干到下午兩點,晚上十點也不關門,確實不大安靜。”陳先生說。

  陳先生說,除了餐飲帶來的噪音以外,飯店產生的油煙也是讓居民有苦難言。“他們炒啥菜我都知道,來朋友吃飯倒是方便了,但是吃飯是偶爾的,油煙卻是天天有。”

  記者了解到,陳先生所在的小區居民多次與餐館協商油煙處理事項,餐館也多次更換油煙處理設備,但是因為在“設置煙道上達不成一致意見”,所以現在油煙擾民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在縣東巷,一家門頭房貼著關閉違法餐飲項目的通告。 本報記者 孫業文 攝  在縣東巷,一家門頭房貼著關閉違法餐飲項目的通告。 本報記者 孫業文 攝

  沒有專用煙道,商住樓餐館也要關

  “整治居民樓下的餐飲企業,我舉雙手贊成。”聽說要取締樓下的小餐館,歷下區十畝園小區的黎愛芹告訴記者,雖然樓下的小餐館方便了周圍居民,但噪音和油煙污染也非常嚴重。

  從8月5日開始,歷下區給轄區內的違法違規餐飲單位下發了《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政府關于依法關閉違法餐飲項目的通告》。按照規定,歷下區范圍內違法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單位及個體餐飲業戶一律依法關閉。對存在安全隱患、違規經營、擾民嚴重的要堅決取締,八月底前要完成全部整治任務。

  通告稱,所有違法餐飲單位及個體經營者,自收到通告之日起,必須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自行拆除生產經營設備。對逾期未按要求自行拆除的,相關執法部門在實施“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產品以及設備)的基礎上,依法予以關閉,并從嚴處罰。

  三分之一餐館不合規,15天必須關門

  經過了7月28日至30日的全面核查,從7月30日開始至8月24日止,歷下有關部門將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分類整治。

  而按照記者的觀察,在一些沿街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內,一樓開門干餐飲是很普遍的現象,其中就牽扯到“住改商”的問題。8月8日下午,濟南市歷下區城管執法局執法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統計情況來看,全區共有接近3000家餐飲經營企業,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屬于不合規的餐飲單位。截止七月份,歷下區前期通過拆違拆臨和封門堵窗已經關停了200多家小餐飲單位。

  “餐館大小不一樣,小餐館可能立即就關了,大餐館關起來可能有難度,因為前期投入也挺大,所以統一規定了15天時間,歷下區暫定20日左右開始取締關停餐飲單位。關停不是目的,更多的是規范一部分。”上述負責人表示,歷下并不是關閉所有餐飲業,有些餐館可以轉行,但是居民樓確實沒法整改,商業樓不在關停之列,可以限期整改。

  分類進行處置,并非一關了之

  《歷下區餐飲業油煙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17年8月31日前,歷下區餐飲業單位及個體戶產生油煙污染的,整治規范一批,取締關停一批,轉型轉產一批,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油煙達標排放。

  歷下區有關部門將檢查“環評”手續,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餐飲業項目未按照規定辦理“環評”審批手續的餐飲業單位依法查處。

  記者了解到,對餐飲業單位歷下區并非都是一關了之,而是采取分類處置的方法。對在規定期限內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的,責令限期安裝國家、省已認證的油煙凈化設施,油煙通過專用通道達標排放。

  對擅自拆卸、停運油煙凈化設施的、有油煙凈化設施但不能達標排放的,依法責令限期整改,并實施環保行政處罰。對已開設但未達到食品衛生和環保要求的餐飲業,依法責令限期整改。

  《實施方案》還提到,嚴重擾民的餐飲業單位,依法責令限期關閉。對無證(照)經營的餐飲服務經營者依法進行查處,依法整治或者取締產生油煙污染的戶外占道經營餐飲攤點。對查處后拒不執行的,一律停止供應水電氣,所有行政處罰,一律依法上線執行。

  據了解,歷下區是濟南市首個整治違法餐飲企業的區縣,下一步,歷下區將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還老百姓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小區300多家商鋪有近半數做餐飲

  8日下午2點,記者來到誠基中心,圍繞小區轉了一圈后,發現每棟樓的第一層都有商戶,其中做餐飲的占了近半數。“不訂貨了,用不了幾天飯店就不干了。”當記者來到一家飯店時,老板田先生正在與供貨商通話。田老板說,15日之前必須搬走,否則就會被處罰。

  田老板介紹,整個小區加起來有300多家商鋪,有一半是做餐飲行業。“我剛來時商鋪還不多,隨著小區的入住率提高,干餐飲的就越來越多。”田老板稱,小區有近3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在家很少做飯,所以餐飲行業在誠基這邊的市場比較大。

  記者走訪棋盤小區、佛山苑、十畝園等住宅居民樓小區發現,這些開放式小區中大大小小的餐飲店都收到了限期關閉通知。棋盤小區、十畝園小區中的餐飲店大都是在居民樓下,開的多是餅店、面店、粥店等小型餐飲店。

  在誠基中心,記者走訪了東北家常菜、土菜館、川魯菜館等8家飯店,多數飯店內都沒有懸掛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店主王女士表示,2016年前相關部門還給辦,但是今年就不給辦了,現在有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都是過期的,就沒有懸掛出來。

  既要保生態環境也要兼顧民生需求

  小區中的餐飲店關閉,有些市民表示不理解。“平時在家門口吃飯很方便,拆了只能去商場吃,商場飯又貴又不好停車,真不方便。”但更多的市民對此政策拍手叫好。居民李先生住在二樓,他家下面就是一家餐飲店,用他的話來講就是“感覺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8日下午,記者注意到,佛山苑居民樓一層的一家魯菜館已人去店空,在其門店上貼著“暫停營業,請加好友”的通知,下面貼著一張微信二維碼。“樓下沒吃的了,以后只能吃外賣了。”市民戚先生說。

  “一些炒菜店確實挺煩人,但是一些面店、饅頭店對我們生活還挺方便的。”棋盤小區居民呂女士說,有些餐飲店只有蒸、熬等操作,不會產生太大油煙,而且晚上關店很早,也沒有噪音騷擾,對居民生活還提供很多便利,“是不是這樣的店可以不拆?現在誰家還蒸饅頭啊。”

  “這些餐飲店長期存在,說明符合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市民對于良好的生態也有強烈的需要。”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生需要和生態需要就是一對矛盾,是兩個不同維度的坐標。“既要保證生態,又要兼顧民生,在兩個坐標中找到契合點。”王忠武認為,根據民生需求,合理規劃,對政府來說是需要智慧解決的。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唐園園 孫業文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