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上學都要求房產證和戶口本信息一致。但居住在濟南市歷下區黃臺南路69號的居民反映,同一處住址,他們的房產證上標的是歷下區黃臺南路69號,但是戶口簿上寫的卻是天橋區黃臺南路69路,這就讓住在這里的居民犯了難。

  小區居民告訴記者:“看到這個房產證是歷下區黃臺南路69號,因為這是歷下區城管宿舍,這個戶籍又成了黃臺派出所,我們感覺這個事兒很奇怪。”

  記者了解到,黃臺南路69號院是原濟南市歷下區環境衛生管理局宿舍,是八十年代建的單位福利房。不僅69號院,周邊的75號、79號都存在同樣的情況,大約有300多戶居民房產和戶籍信息不一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上學。

  小區居民告訴記者:“當時我報的東關的幼兒園,但是報不上。他們說我們戶口和房產信息不一致,就拒絕了。我們現在就在這一個私立的幼兒園上學。到明年孩子上學肯定是個大事。現在主要是孩子,別的都無所謂。”

  在早期,信息不一致影響不大。而隨著義務階段入學條件的逐漸收緊,劃片招生、零擇校,問題才逐漸暴露出來。

  那么,同一個地方,為什么會出現在兩個區呢?

  據小區居民介紹,房子是當時分的福利房,房產證是單位集體辦的。而隨著環衛與城管的合并,再加上原來經手的負責人大部分都已退休,現在的老職工已不知道當年到底發生了什么。但很多老職工認為,他們在歷下的單位工作了一輩子,房產也是歷下的,所以他們的戶口就應該改成歷下。

  一房兩址,這究竟是一個歷史的誤會還是一個歷史的錯誤?這種尷尬局面給居民帶來的各種不便又將如何破解?對于這些問題,記者將繼續關注。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