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題“24小時書店”,讓曾經位于濟南CCPARK文化創意港四樓的睿丁島關門一事喧囂塵上。7月9日,在睿丁島的原址上,又一家獨立書店——想書坊概念書店,為這座城市燃起一盞“城市之光”。

  這家書店由3位發起人、108位股東,用眾籌的方式創立。與目前濟南乃至省內其他獨立書店不同的是,這是一家典型的“作家書店”,它的發起人葉萱和小新都是暢銷書作家,此外108位股東中還有5位銷量過百萬的作家,未來他們不僅有“作家駐店計劃”,還有“城市閱讀計劃”,并將試水“24小時書店模式”。7月9日,想書坊開業,來自濟南各領域的知名文化人坐在一起,來了一場名為“本土文化與獨立書店”的論壇,為濟南獨立書店發展獻計獻策。

  葉萱和小新聯手,開省內首家作家書店

  想書坊概念書店由3位發起人、108位股東,用眾籌的方式創立,是一家典型的“作家書店”。發起人之一葉萱,是山東數得上的知名作家,曾出版過《紙婚》《紙婚2:求子記》《愿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等暢銷書,其中《紙婚》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熱播;小新則身兼主持人、作家等身份,作品有《沒有你的晚安我睡不著》《每個適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

  想書坊位于的CCPARK文化創意港是文藝青年的聚集地,所以書店的外觀與室內設計也頗具文藝范兒。整體的原木底色給人清新自然的感覺,走進店內,除了一排排偏向文藝的圖書和港臺原版書,還有造價幾萬元的“多肉景觀區”,以及近百人“捐贈”的、承載著70后80后記憶的“回到過去懷舊區”和集國外眾多繪本館之所長、擁有獨家原創設計的“親子繪本區”。此外不乏獨特的文創產品,比如黑白兩款清爽型“遐想版”馬克杯、知名插畫師繪制的“憶想版”明信片、舒適的“懷想版”抱枕、手工制作的“思想版”手提袋等。

  葉萱說,在開店前,她曾帶著學生做了大量的調查問卷,通過研究濟南本土獨立書店男性與女性的消費趨勢的大數據,他們確立了書店的基本模式,將消費群體定位在在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輕人身上,尤其關注年輕女性,“我們的核心內容是高品質的圖書和活躍豐富高質量的讀書活動,還有舒適、貼心的體驗。”在她看來,書店不是用來秀的,而是用來“舒服”的,所以連店內一個小桌子,他們都反復調整舒適度,“我們希望濟南有此一處,值得你來”。

  將試水24小時書店模式,作家也來駐店

  環境只是基礎,想要成為一座城市文化地標,想要讓人們“為它而來”,葉萱們還為想書坊打造了核心優勢。

  “我們有特色的人、事、物。作為省內首個作家書店,我們有一個‘作家駐店’計劃,因為在想書坊的108位股東中,圖書銷量過百萬的作家就有5位,未來他們將輪流在店內駐店,與大家交談,為讀者推薦新書。此外,我們的股東里,還有很多省內小有名氣的文化人、學者,所以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承諾未來全年將舉辦活動不少于100場,盡量做到150場?!比~萱說,他們還有一個“城市閱讀計劃”,也就是整合股東中的文化資源,如城市精英、名人和文化人等,通過他們的領讀,帶領更多人加入到閱讀活動中來。

  想書坊將試水24小時書店模式,同時,書店還將推出更多原創圖書內容?!拔覀儾恢毁u書,還生產書,因為我們書店最不缺的就是會寫書的人。”葉萱說,想書坊包括讀書、親子、書畫展演等活動內容。以讀書版塊為例,除了引領圖書閱讀和組織大量的圖書分享活動外,他們還有專門的團隊編纂圖書,目前正在計劃推出原創兒童繪本,未來還將有青春文學、優秀兒童文學編纂等內容,甚至還會有大量的音頻、視頻?!拔覀兊陜扔幸幻麧献顜浀牡陠T,他的文筆也非常好,目前也正在計劃出書。”小新補充說。

  而作為濟南本土書店,未來他們還將與濟南本土文化人合作,充分挖掘濟南本土文化。

  他們是一群“堂吉訶德”嗎?

  對一座城市而言,書店就好比一盞燈,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到燈下讀書、交談,在偶爾肩挨著肩的沙龍中,探索思想的深度,在并不寬敞的書架間拓寬城市和心靈的邊界。又一家獨立書店誕生值得人們欣喜,但夢想之外,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濟南目前的獨立書店經營狀況并不好,“甚至可以說開一家死一家”,在“本土文化與獨立書店論壇”上,甚至還有嘉賓將這108位股東比作“堂吉訶德”。

  那濟南真的需要這樣一家獨立書店嗎?

  葉萱說:“濟南最缺的并不是書店,而是共同參與閱讀的決心以及參與到圖書消費過程中的動力和熱情?!痹谒磥?,濟南書店越多越好,那樣大家才能攜手努力,共同去培育濟南城市市民的閱讀消費習慣和獨立書店的生存環境。“本土文化與獨立書店論壇”的嘉賓之一、濟南音樂廣播總監王志堅說,他從小生活在濟南,這里很有文化氣息,但卻缺少文藝氣息,“濟南這兩年在變化,我覺得濟南更文藝了,不過濟南的獨立書店,與其他文藝城市相比還欠缺一些,我也希望有更多文藝書店涌現。”山東省首批簽約文藝評論家王源表示,濟南不缺熱愛讀書的人,但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會遇到選書的迷茫,所以希望想書坊在追求高層次境界的同時,能夠引領大眾及青年閱讀。

  談及經營問題,書店發起人之一小新坦言:“在籌備之初,我們也被自己算出的數字嚇到想要放棄,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是堅持下來。經過一個星期的試營業,我覺得開書店不一定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悲壯,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喜歡買紙質書的,試營業期間,我們圖書最高銷量是每天200本,而且,書的盈利是飲品的幾倍,所以我覺得書還是‘有利可圖’的。”為此,他們也專門邀請了一支擁有5年運營經驗的管理團隊保駕護航。他還透露,“想”品牌的第二家書店已經在籌劃當中。

  來源: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