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暈厥倒地,一名小姑娘全程照顧(詳見齊魯晚報6月28日C01、C02版)。6月27日,濟南市民為一個小姑娘的善舉感動。做完好事的小姑娘卻飄然而去,電話都沒有留下。她是誰?幾乎成了每個濟南人心中的問號。幾經(jīng)尋找,小姑娘找到了,但十分低調(diào),一再說自己“什么也沒有做,都是交警和醫(yī)生做的”。

  為人低調(diào)

  一再婉拒采訪

  烈日當空,一名等候公交的八旬老人突然倒地暈厥,一旁的一位小姑娘最先反應過來,蹲下身對老人進行救助,保安、交警、市民不約而同加入救助。事發(fā)突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救人上,直到老人被送到醫(yī)院這才松了口氣。

  事情過后才發(fā)現(xiàn)這么多救助者竟然沒有留下一個身份信息,只是在老人家人的堅持下,才問出了最早加入救助的小姑娘名叫吳亞萍(音)。

  28日,事情經(jīng)媒體報道后,尋找吳亞萍的行動在濟南展開。

  在醫(yī)院、交警等幫助下,小吳的身份最終落實,她真名是吳雅萍,今年19歲,是一名地道的濟南人,目前在武漢一所大學讀大一。小吳的父母還提供了她的手機號、微信號和QQ號。

  但是,小吳表現(xiàn)得十分低調(diào),電話不接,申請加微信、QQ均客氣地婉拒,“謝謝,不用報道,借助媒體的力量提醒一下大眾,這么熱的天盡量避免老人單獨外出,注意身體多關(guān)心一下家里的老人就好了。”

  經(jīng)過交警反復勸說,小吳才答應接受采訪,講述了救助老人的經(jīng)過,一再說自己什么也沒做。

  善意傳承

  奶奶支持孫女參與救助

  27日上午,放暑假在家的小吳陪著奶奶去事發(fā)地點附近的一個集市買菜,10點40分左右,在幸福柳廣場一個臨時站牌等車。

  “當時天很熱,我看到老爺爺好像身體不大舒服,有兩次都搖搖晃晃眼看要摔倒。”小吳說,后來過來了一輛挖掘機,大家散開讓路,她才發(fā)現(xiàn)老人躲得非常慢,她和奶奶更覺得老人可能是身體有問題。

  果然,挖掘機剛過去,老人就面朝下摔倒在地上,臉上、手上都流了血。當時,小吳和奶奶就在老人旁邊,老人倒地時還把她們裝菜的小車帶倒了,小車正壓在老人身上。

  見此情形,小吳沒有猶豫,趕緊上前把小車挪開,就勢蹲下來照看老人,發(fā)現(xiàn)他滿頭大汗,表情非常痛苦,人已經(jīng)陷入了昏迷。

  這時,小吳的奶奶也跟著孫女上前查看,與其他等車的市民一起圍著老人,但是因為不清楚狀況,大家也不敢貿(mào)然上前采取行動。

  “我也不敢動,這時有人拿出了水和速效救心丸,奶奶就讓我趕緊打120。”小吳說,電話里醫(yī)生詢問了老人的情況,讓別給老人喂水,她和眾人也就不再喂水。

  “我就幫他把領(lǐng)口的扣子解開,給他扇扇子,用水沖了沖手上傷口的塵土,其他的什么也沒有做,都是交警和醫(yī)生救的。”小吳說,做完這些保安和交警就趕到了現(xiàn)場,是他們找出老人的手機跟他家人取得了聯(lián)系。

  救人途中

  最擔心的是奶奶

  大隊副大隊長孟令寶,趕到現(xiàn)場后,孟令寶也加入了救援,擔心老人身上背的挎包影響呼吸就幫他取了下來,交給小吳拿著。接著,孟令寶拿出老人的手機,在老人微弱聲音提示下與老人的女兒取得了聯(lián)系。

  十多分鐘后急救車來了,此時,他的家人還沒到現(xiàn)場,小吳決定跟著車一起去醫(yī)院。這時奶奶一把拉住了她,把身上的幾百元現(xiàn)金給了她。

  “奶奶說這錢是救急用的,說萬一掛號要用錢就先給墊上。”小吳說,急救車載著老人向市立三院駛?cè)ィ局屑本柔t(yī)生給老人吸了氧氣,輸了液,老人睜開了眼,慢吞吞說自己沒事了。

  看著老人被送進了急救室,小吳松了一口氣,這時老人的家人也趕到了醫(yī)院,小吳把老人的物品轉(zhuǎn)交后就打算離開。家人一再表示感謝還要留聯(lián)系方式,但小吳都婉拒了,一再說著:“沒事我沒做什么,都是交警和醫(yī)生做的。你們?nèi)タ纯礌敔敯桑爝@么熱盡量別讓他自己一個人出門了。”

  小吳說,實際上她也真沒把這件事當做一回事,看到老人進了急救室后,她最心疼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奶奶。

  “她也70多歲了,那會兒天又熱,我跟著交警來了醫(yī)院,后來交警叔叔又把我送到小區(qū)門口,可奶奶只能自己擠公交車回家,還得拉著買菜的小車。家離著站牌有3站路,下了車還要走一段。我回家看到奶奶滿頭大汗,也很心疼。”小吳說。

  “第一次這么幫助人,感覺很酷”

  整個采訪過程中,小吳說得最多的都是“沒什么”“只是應該做的”,做出這樣的選擇她也是出于善良的本能,沒有考慮其他問題。“雖然當時摔倒的是路人,但你想想那樣的場景,一個老人突然臉朝下摔倒了,讓誰都覺得揪心。”

  對于這個社會,姑娘也抱著一種善意的理解,她說自己并不懂急救,當時有救人的心,可除了打電話也確實不知干什么好。因此她覺得老人摔倒后沒人上來救助,不一定是怕被訛,更可能是怕越幫越亂。

  小吳說,從小爸媽就教育她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這也是她第一次做類似的救助,當時并沒有想過會不會被訛的問題,只是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不知道怎么救助對老人帶來不利影響。

  “這是我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第一次撥打120,第一次坐警車,回家之后我想起這些覺得非常有意義,覺得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感覺真是酷斃了。”小吳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zhí)﹣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