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摩拜單車進入濟南,隨即掀起一股橙色旋風。同是共享模式的“小綠車”——備受關注的歷下公共自行車目前正測試中,還有一個多月就將迎來上路兩周年的市中公務自行車,在低調中實現逆襲,不僅運營沒受到影響,而且使用率同比上升103%。顯然,又一股綠色旋風正席卷濟南,而隨著摩拜進社區“圈地”,解決社區出行的“最后一百米”爭奪戰即將打響。

  手機掃摩拜 刷卡騎“公務車”

  打開手機APP,掃碼單車,騎走;按規定停車,上鎖,走人。這是“摩拜粉”最熟悉不過的動作。而在市中區一單位上班的劉女士外出辦事卻走的是另一條路徑:刷卡,騎行公務自行車,到達中轉地后,再手機掃碼,換摩拜單車到達最終目的地,最后上鎖走人,完成她綠色出行的一天。

  運營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市中公務自行車月使用量已達3978次,而去年3月的使用量為3363次;同有春節長假因素,但今年2月公務自行車月使用量突破4000次,去年2月僅1985次。摩拜單車在濟南大街小巷掀起橙色旋風,緣何公務自行車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使用率還大幅增長?

  “摩拜單車是條鲇魚,大家騎了摩拜后,綠色出行理念更普及,更愿意騎公務自行車了,甚至有些‘沉睡卡’都激活了,使用率能不提高嗎?”據市中區公務自行車項目工作人員說,公務自行車面向的固定群體為轄區內公務人員,不可避免地有覆蓋不到的區域,使用對象借用或歸還存在不便之處,而在摩拜單車登陸濟南后,使用對象先騎公務自行車到一個地點,再騎摩拜去其他目的地,二者具有互補性,能做到無縫接駁。

  濟南共享單車格局初現

  除了市中公務自行車,歷下公共自行車距離市民也越來越近了。盡管二者都姓“公”,但后者面向所有群體,被視為真正意義上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據了解,歷下區設置了53處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本周“小綠”已開始上路測試。

  不同于利用手機進行操作的摩拜單車,公共自行車采取刷卡計費的方式,市民只要持本人身份證到售卡網點辦理了租車卡并充值,就可以刷卡使用自行車。根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車上配有橘黃色的臨時停車鎖,若要臨時停車,落鎖拔走鑰匙即可,但若要停止計費,就要將自行車停在固定的鎖止器處刷卡鎖車。

  市中公務自行車和歷下公共自行車同為一家公司提供配套設備,二者除了面向群體、收費標準有所不同,服務終端、刷卡消費、固定停車樁等基本一樣,甚至二者將來還有并網的可能。目前,歷下有53處租賃點、市中有61個服務站點,一旦聯網運行,東至奧體中心、西至白馬山街辦、南至二環南路、北至大明湖,大半個濟南城到處都能看到“小綠”的身影。

  不過,并網在理論上可行,但二者分屬于不同的轄區,需要自上而下統一協調才能實現,否則還是“各自為戰”。但是,隨著摩拜單車的出現,“小橙”既是“小綠”的競爭對手,卻又解決了公務自行車和公共自行車的“腿短”尷尬。在共享單車之外,去年9月開始出現在龍奧大廈的公共電動自行車也曾是個耀眼的“明星”,非常適合爬坡路段。從這種意義上而言,市民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并從中獲得最佳的用戶體驗,可以說濟南共享單車格局初成。

  “最后一百米”爭奪戰怎樣打響?

  業內人士認為,共享單車初步解決“最后一公里”,接下來如何跑好社區出行“最后一百米”頗為關鍵,需要在社區適當的位置設立停車點,讓市民有車騎有地停。在這方面,近日摩拜已開始在陽光100等小區施劃停車點,打造社區居民低碳出行的生態圈。隨著摩拜在濟南進一步“跑馬圈地”,其他兩大巨頭ofo小黃車、永安行小藍車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今年2月中旬,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表示“只要在技術運營維護服務等方面符合相關規定”,會再引進共享單車企業,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與兩家企業洽談。此后,繼今年1月“閃秀”后,“小黃”上周二度現身街頭,而“小藍”本月初也曾“閃秀”,一時間“橙黃藍綠”共享單車聚集濟南。

  但奇怪的是,盡管“小黃”“小藍”不斷上演街頭“閃秀”,但一直沒能獲得批準,人們想象中的大戰根本未能打響,濟南共享單車市場呈現摩拜一家獨大、兩家“小綠”各自為戰、“小黃”校園獨步的格局。

  駐濟高校有交通專家認為,政府部門宜在單車的規模化、網絡化、通達深度和服務品質上系統考慮,打造一個更開放的騎行平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共享單車有覆蓋面廣、便于停放的優點,公務、公共自行車也有管理規范的優點,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并存,嘗到綠色出行甜頭的是市民,最終受益的是城市交通。”

  相關新聞

  距“摩拜紅包車”44米繞半小時也沒找到

  業內人士:該活動可減少運營成本

  近日,摩拜單車宣布在北京、濟南、石家莊等城市率先上線“摩拜紅包車”。這意味著騎車還能賺錢,該種全新方式吸引了不少市民積極參與活動。然而,有市民發現紅包并不好賺,“很多被標注為摩拜紅包車的車輛藏身小區深處或其他地下場所,經常圍著地圖上顯示的位置轉半天也找不到。”

  23日18:00左右,市民李先生下班后在濼源大街附近打開摩拜軟件,在一家口腔門診附近發現有一輛摩拜紅包車。他走到附近后點擊紅包出現引導搜尋該車輛的路線。據摩拜軟件顯示,距離該輛摩拜單車僅有44米,步行1分鐘即可達到。“周圍有不少巷道,道路也狹窄,路邊還擺放了大量雜物。沿著地圖上的路線走過去,周圍看了一下也沒發現單車。”李先生通過軟件定位顯示,他所在的位置與單車位置重合。來回轉了四五圈后,也沒找到。近半個小時過去了,李先生放棄尋找這輛摩拜紅包單車。

  “我又利用軟件在順河高架橋附近一辦公樓發現一輛摩拜紅包車。根據定位顯示,走到與單車重合的地方,地面附近只有綠化帶,里面也沒有看到單車。”從摩拜軟件顯示看,紅包車出現地點基本上在偏僻地區,并且車輛定位顯示多為小區內部或居民樓內。“不熟悉周圍地形的找不到也容易轉迷路,這活動相當于找‘僵尸車’。”李先生說。

  據摩拜單車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摩拜軟件GPS定位找到“摩拜紅包車”并解鎖騎行,超過10分鐘,就可以獲得1到100元的隨機現金紅包,累計滿10元可通過支付寶提現。此次紅包車活動主要通過游戲化產品設計,鼓勵用戶自發參與到騎行中,提升車輛運轉效率、降低車輛調配管理成本,并通過紅包手段進行車輛投放的自動調節,將閑置的車輛騎行到需求旺盛的區域。

  “獎勵現金只是共享單車運營的一種手段,每調度一輛摩拜單車都需要付出成本,而且搬運過程中還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損耗,如果能夠激勵用戶騎行完成供需平衡,無疑會為單車運營公司節省出一筆巨大運營費用。”一劉姓業內人士分析稱。

  原標題:濟南共享單車格局初現 “最后一百米”爭奪戰怎樣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