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早產,體重只有720克———今年8月26日,一位39歲的蓬萊產婦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產下這個最小孕周的早產女嬰。經過在新生兒病區近3個月的精心治療,11月23日,這名早產兒在出院時體重已經增加到2380克。而這兩天,毓璜頂醫院在電話隨訪中,新生兒母親說嬰兒長勢喜人。據了解,這是目前為止我市成功救治的孕周最小的早產兒,在煙威地區也尚屬首例。

  2016年8月26日晚上,毓璜頂醫院兒科副主任丁艷潔和產科醫護人員一起迎接了一對胎齡只有24周加兩天的超低孕周早產兒雙胞胎女嬰,并將她們送入了重癥新生兒監護病房。孩子媽媽是一位39歲的產婦,為二胎生產,預產期原本為11月末。但由于懷有雙胞胎,再加上產婦的年齡稍大,24周時就出現了宮縮的跡象,到醫院保胎四天后順產,兩個寶寶提前了三個多月出生。

  令人遺憾的是,雙胞胎中的妹妹在救治了兩個多月后,由于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最終沒能搶救過來。而姐姐則因為具備了較好的消化系統,十分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但當時僅為720克。

  該如何精心護理這位提早三個多月出生的早產兒?“科室的醫護人員給了這個最低孕周孩子最細心的護理,孩子在新生兒科的這89天時間里,護理護士每隔一個小時就要進行一次記錄。”丁艷潔說,孩子被放在保溫箱里,四周用遮光布包圍起來,仍舊像待在媽媽的子宮里一樣,盡量避免外界的刺激。而為了防止反復穿刺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和感染等問題,醫護人員采取了先進的臍靜脈置管術和PICC技術減少了對寶寶的靜脈穿刺次數,再加上早產兒的呼吸系統都不是很好,同時還需要給予不同階段的呼吸支持,直到出院的前一天,才將普通吸氧撤掉。讓人欣慰的是,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寶寶一天天長大了。直到出院時,體重已經長到了238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