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風景名勝區2017年1月1日起老區新區全部免費開放!真是喜大普奔!以后親戚朋友來濟南可以帶他們開心逛逛逛啦!大明湖內這些重要景觀不可錯過!

  1、佛山倒影

  每值濟南春秋時節、日出或日落時分,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平靜的大明湖湖面上,便會呈現出城南千佛山的倒影。觀看這一景觀的最佳位置是大明湖鐵公祠小滄浪一帶。

  2、丹坊耀日

  大明湖南門里,聳立著一座民族形式的牌坊,被譽為大明湖的標志。牌坊匾額上有“大明湖”三個鎏金大字,為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登州人于書佃所書。牌坊兩邊各有一條小溪,溪水是珍珠泉、濯纓泉等諸泉水匯流到百花洲,之后注入大明湖。整個建筑在陽光映照下,金碧輝煌,熠熠生輝,人們稱之為“丹坊耀日”。

  3、超然樓

  超然樓是大明湖的標志性建筑和明湖新八景之一“超然致遠”的載體。超然樓始建于元代,有江北第一樓之稱。據《歷城縣志》記載,元代學士李泂在大明湖水面亭后建超然樓,但原樓久已不存。2007年,大明湖擴建工程開工后,尋其舊址,得以重建。

  4、滄浪荷韻

  每逢盛夏,大明湖小滄浪水池中荷花盛開,清香彌漫,目之所及,碧波綠影,菡萏映日,如綠漪,似彩霞,別致動人,蔚為壯觀。 小滄浪亭位于鐵公祠院內,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仿照蘇州滄浪亭的風格。小滄浪亭古時曾是人們品茗吟詠勝地。其中最為著名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迄今為止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最佳名聯。

  5、府學文廟

  坐落于大明湖路214號,北臨大明湖,南接芙蓉街老巷,坐北朝南,布局嚴整,占地24.7畝,地上建筑面積達4021.67平方米。據清乾隆《歷城縣志》等記載,府學文廟創建于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規制如魯”, 規模較大。后經數次重修或擴建,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始成空前規模。

  現存影壁、大門、泮池、大成殿等四座建筑物,基本保持了明朝以來文廟布局。其中,中規中距亭、“太和元氣”石刻、“一廟雙泮”景觀、鐵牛亭內的“鐵牛山”和“龍門碑”是府學文廟五大亮點。

  6、歷下亭

  如果說大明湖是濟南的眼睛,那么歷下亭則是這眼睛的眸子,大明湖有了歷下亭,恰似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歷下亭不僅占據了空間使風景生色,同時也拉住了時間令游客浮想聯翩。所以,“歷下亭中坐懷古”是寫大明湖的必有之筆,也是游大明湖的必到之處。

  了解完大明湖內的重要景點,再來欣賞一下山東商報記者拍攝的大明湖的四時美景!

  春、夏、秋、冬這一年四季里,隨便你什么時候來濟南,大明湖都會驚艷你的眼睛!

  大明湖

  與趵突泉、千佛山并稱濟南三大名勝,由城內的珍珠泉、王府池、芙蓉等眾泉匯流而成,是繁華都市中一處天然湖泊,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現今湖面46公頃(690畝),公園面積86公頃(1290畝),湖泊約占百分之五十三。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辟建為公園。2007年曾進行擴建。擴建后的大明湖風景名勝區東至黑虎泉北路,南至明湖路,西、北分別至西護城河和北護城河,總面積將由74公頃擴大到103.4公頃。大明湖擴建區域分為8個景區:七橋風月、秋柳含煙、明昌晨鐘、竹港清風、稼軒悠韻、超然致遠、縈堤遠水、鳥啼綠蔭。

  擴建后,大明湖由“園中湖”變為“城中湖”,并實現與護城河的通航,為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休閑、游覽環境,再現“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特色。

  2009年9月21日,大明湖新區正式免費開放。而市民和游客對大明湖老區免費開放的呼聲也很高,但是遲遲未能實現。(綜合生活日報、山東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