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發言人,對市民來說并不陌生。早在13年前就已開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濟南,如今已有了至少上百位新聞發言人。今后,濟南的新聞發言人陣容還將更強大。近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要求,領導干部要帶頭宣講政策,出臺重要政策和遇有重要社會關切時,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
部分“一把手”每年最少“發聲”1次
之所以說市民對新聞發言人不陌生,是因為早在2003年,濟南就已經開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之后,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及市直各部門、各縣(市)區、部分大中型企業都陸續設立了新聞發言人。
不少人還記得,在2011年時,濟南市首批8位黨委新聞發言人曾集中亮相,分別代表市委、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委政法委、市委黨校、市委黨史研究室。
2014年年初,濟南兩位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首次亮相。當年6月,市委宣傳部和市政府新聞辦編印了最新的濟南市新聞發言人、新聞聯絡員通訊錄。在這本厚厚的通訊錄里,不僅有這兩位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的聯系方式,還囊括了市法檢兩院,市發改委、教育局、公安局等各部門單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濟鋼、浪潮等大型企業新聞發言人的聯系方式。據梳理,當時僅新聞發言人的數量就達到了140多位,多為所在單位的副職。
上述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領導干部要帶頭宣講政策,出臺重要政策和遇有重要社會關切時,主要負責人要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帶頭接受媒體采訪,發出權威聲音。這也意味著,未來,“一把手”們將承擔更多的“發聲”職責。
不僅如此,濟南還給部分一把手的“發聲”頻率設下了“硬杠杠”:各縣(市)區政府、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系密切的市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每年解讀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
市民可在網上參與政府決策
在回應社會關切方面,濟南此次提出,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健全政務輿情收集、研判、處置和回應機制,對重要政務輿情、突發事件、媒體關切等熱點問題,按程序及時通過政府官方渠道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明確事實真相、政策措施以及處置結果等情況,并保持動態信息更新。同時,針對涉及突發事件的各種虛假不實信息,要迅速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對重大政務輿情回應不及時、不主動、不準確并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要進行問責。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推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也是推進政務公開的重要一環。上述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對提交政府常務會議審議的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廣泛知曉的重大行政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決策制定部門要在決策前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新聞媒體等向社會公開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同時,通過聽證座談、調查研究、咨詢協商、媒體溝通等方式廣泛聽取公眾意見。探索建立利益相關方、公眾、專家、媒體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參與決策討論制度。
市民通過網絡參與政府決策?這個可以有。下一步,濟南將積極推進政務新媒體建設,廣泛吸納社會公眾對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意見建議,探索網絡參與環境下政府決策模式。
濟南將有“政務公開負面清單”
在不少專家眼中,力推政務公開,的確是一件值得點贊的好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政務信息涉及國家秘密等,并不適合公開。
據了解,濟南將積極穩妥制定“政務公開負面清單”,系統梳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細化明確不予公開范圍,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公開后危及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事項納入負面清單管理,并及時進行調整更新。負面清單以外的事項,原則上都要依法依規予以公開。
按照上述實施意見,明年年底前,濟南將重點推進地理信息、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經濟統計、資格資質、環境環保、食品藥品安全、行政管理等政府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2018年年底前,建成市級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2020年年底前,全市實現公共數據開放的單位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