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的時間里,煙臺芝罘區轄區有十多萬人次檢測艾滋病,數字龐大令人瞠目。男同性戀的危險性行為,讓艾滋病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艾滋病日,記者想把采訪到的有關艾滋病的“危險關系”和痛心事例分享出來,讓更多人明白艾滋病就在身邊,預防艾滋病應得到每個人的重視。

  □數字每天平均3-5個人檢測艾滋

  這天正下著蒙蒙細雨,記者走進芝罘區艾滋病防控中心。每年艾滋病日來臨前,這里總是要走一趟的,血液篩查室和艾滋病患者談話間連接著一條走廊,一邊產出冰冷的數據,一邊述說追悔莫及的現實。

  十多萬人次,這是今年前十個月芝罘區轄區內接受艾滋病檢測的數據,比去年同期又高了許多,防艾科科長姜桂娥說,這個數據也反映出了社會對艾滋病的重視正在逐步加深。但艾滋病的患病情況卻也在逐年加劇,男同性戀間的危險性行為成為致病的主因?!懊刻炱骄聛硪釉\三五個”、“有的男同患者甚至一年會檢測上三四次”。令人唏噓的數字和發人深省的內容足以說明,危險性行為仍沒有讓每個人都引起重視,僥幸心理卻加速了患“艾”的步伐。

  就在這次不長的采訪中,僅在防艾中心一個監測點,記者就見到這樣的場景:大門被一次次推開,不分職業、年齡、學歷、相貌的他們走進來,敘述著拿藥檢測這樣簡單的幾句話,社會賦予的銘牌在這里看不出痕跡,只有同樣平淡的表情背后同樣的病癥,艾滋病人是他們共同的名稱。

  □危險 “男同”話題沉重,患病男女20:1

  在艾滋病傳播的三種途徑中,由性傳播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是最高的。艾滋病患者中男性的比重遠遠高于女性,就今年芝罘區轄區患者性別比來看,男女比例占到了20:1,也就是說參與這20:1的人群就在我們身邊。在這幾年的調查采訪中記者發現,艾滋病患者中女性幾乎都是被丈夫感染患病,而男性絕大多數都因男同性戀危險性行為導致染病。

  “男同”患上艾滋病這個話題是沉重的,這意味著患者的其他“男伴”也可能進入艾滋病的噩夢中,而且并非一個人。通過芝罘區疾控防艾中心調查,男同艾滋病患者曾同時擁有3-5個性伴侶的現象已屬“平?!?,一旦一人確認,其他性伴侶都要進行檢測。

  而就艾滋病自身來說,目前仍處于無法治愈的狀態,艾滋病的可怕之處在于它會出現所有聽說過的、未聽說過的疾病并發癥。通俗來說,也就是人體從頭到腳均有可能因艾滋病引發重大疾病導致死亡。由于艾滋病的存在,很有可能出現年紀輕輕突然雙目失明或正常人突然患上癡呆等突發性異常病癥。

  □痛心

  孤寡老人缺乏關愛加入艾滋病行列

  我們對艾滋病的認識、關注仍然不夠,統計數據背后是人們不愿承認的現實。目前,由男男危險性行為傳染上艾滋病的人群,年齡也不再只停留在青壯年,小到十幾歲大到七八十各年齡層均有患者,這種無規律分布也從側面向世人敲響警鐘,應該讓每個人都學習認識艾滋病,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單從老人患上艾滋病的例子,今年就有好幾個,在用世俗眼光來看待這件事之前,也該聽聽這其中令人痛心的隱情。年過六旬的老人在接受手術前查出了身染艾滋,殘酷的事實擺上臺面,芝罘區疾控防艾中心的醫護人員開始追蹤老人感染艾滋的根源,最終老人吐露實情,由于獨身常年缺少陪伴,他在郊區與其余4名老人合住在一起,發生了男同的危險性行為,最終患上艾滋病。當其余幾名老人來到防艾中心檢測后,又有一人被確認患上艾滋病。

  近幾年內孤寡老人患上艾滋的事例在增多,老人最終走上了這條畸形路的原因就是“缺乏關愛”,花甲老人患上艾滋病的例子從多年前的“無”到現在的“有”,也許該引發社會的深度思考。

  記者手記

  采訪艾滋病也有幾年了,每次走進防艾中心總覺得心里一沉,很多問題想問卻又害怕聽到更多無法挽回的事例。對艾滋病了解得越多,恐艾的情緒也就越重。每次采訪完艾滋病的專題,總會有那么一兩個月的過度“擔心”揮散不去:修眉的時候擔心眉刀感染艾滋病,剪發的時候擔心剪刀帶病毒,身上出了傷口又擔心正好碰上艾滋病患者……身邊的人也總是嘲笑我的這種想法,不少朋友稱我得了職業病。當我把這些想法告訴防艾中心科長姜桂娥時,她糾正我:恐艾情緒的產生是由于對艾滋病的了解不夠,艾滋病并不是那么“容易”得的,病毒需要一定的溫度和環境才能存活,人們在正常生活中感染的幾率并不大,大多數都是由于男男同性的危險性行為導致的。

  好容易解決了內心的波瀾,我又忍不住猜想,這么令人擔心的病種,為什么還會有人鋌而走險,通過危險性行為感染?那些正“走在懸崖邊上”的人、一年檢測三四次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可畢竟,我們不是他們,無法感知這類人群的內心世界。能做的只有把這些事實寫出來,說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讓將來不再有悲痛欲絕的母親,不再有尋死覓活的家人,也不再有那些因不了解、因好奇所延誤的“終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