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著日前從商務局了解到,青島前三季度實現二手車交易118651輛,同比增長17.5%。預計到2016年年底,二手車交易量將達到15萬輛。這個數字與2011年相比正好翻了一番。2011年,青島二手車交易量是7.5萬輛,此后每年以2萬輛的速度攀升。
記者在君泰二手車交易市場大廳看到,辦理過戶的人排起了長隊。總經理王金鵬介紹說,二手車市場已經沒有明顯的淡旺季區分,各月銷量較平均。旺季每月可以賣出1200臺,其他月份也能賣出1000臺左右。
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十萬元以下的經濟車型依然是剛需,另一方面,中高端車型和“低齡車”成為二手車市場的熱點。“尼桑軒逸、大眾速騰、別克凱越等十萬元以下車型今年賣得比較好,主要用于網絡運營車、工地用車、業務車和新手代步車等;大眾途安、福特翼虎、奧迪Q5等二三十萬元城市SUV這幾年增長很快,換車的家庭都是從小轎車換成空間更大、更舒適的SUV。”王金鵬說道。
記者注意到,各大展廳內的車半數以上年限都在三年以內。在中信達車行,有七八輛大眾、別克和奧迪的商務車型,行駛里程竟只有兩三千公里甚至幾百公里。車行老板曲學山說,這是公司從杭州收購的一批“G20峰會”用車,價位從二三十萬元到七八十萬元不等,到貨前就已預訂出好幾輛。“只開了20多天就流向二手市場來銷售,質量可能比一般的新車更好。”記者看到一輛裸車價格79萬元的大眾輝騰3.0,二手車行賣72萬元,算上購置稅比買新車便宜17萬元。
陸海二手車市場總經理杜學利回憶,2013年前,市場上的二手車還以五六年或者七八年的為主。現在,兩三年車齡的車已經成為二手車交易的主力。
經過2014年、2015年的爆發式增長,青島的二手車行業在2016年進入整合期。應對市場競爭,傳統二手車行開始轉向4S店的品牌化經營。除了展廳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張,二手車行的管理模式和售后服務也都在向4S店看齊。一些大車行紛紛推出“一年或兩萬公里”“兩年或三萬公里”等質保服務,與第三方評估、檢測機構開展合作,直擊二手車市場的“誠信”痛點。由此也帶動了“車鑒定”等信息服務平臺、“58認證”等質保產品的走紅。
廣告“燒錢”混戰后,青島的二手車電商也在加速整合。據君泰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由于融資、盈利模式等問題,去年進駐市場的幾家電商,包括“車易拍”“273二手車”“51汽車”等,今年紛紛撤柜。“2015年8月,我們在青島開始加大線下運營投入,推出汽車延保產品,研究上線分期付款產品。”“58放心車”的林晶告訴記者,二手車電商盈利模式開始轉向汽車金融和汽車保險等服務類項目。業內普遍反映,二手車市場的爆發,還有待于效率、誠信和安全等核心問題的解決,以及市場限制的全面、實質性放開。考慮到目前青島市200多萬輛的汽車保有量,二手車的上升期可能還要持續幾年。
二手車取消“限遷”對市場影響有限
近日,山東省發布了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實施意見,要求不得以任何非安全標準為由制定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要求消除地區歧視,各地不得在非稅收入、稅收、老舊汽車補貼等方面區別對待本地車輛和遷入車輛等。伴隨新政出爐,青島有望取消“限遷”門檻。
新政能否為年底車市再“添把火”?不少商戶認為,在兩三年車齡的車已成市場主力的情況下,新政對市場影響可能有限。
目前,二手車如果想遷入青島,需要滿足“國四標準”。這也意味著,2008年以前生產的外地機動車都無法進入青島市場。
“之前我們遇到過很多車況不錯、價格優惠的外地車,由于不符合‘國四’標準,都無法引入。”陸海汽車交易市場的商戶王峰告訴記者,他的車行中有五分之一的車屬于“國三”排放標準。這些車年代久遠、價格便宜,在青島周邊縣市仍然有市場。
此次,山東省二手車交易新政出臺,部分商家已開始計劃擴大收購外地車源。尤其是一些小車行,“國三”車的交易依然占據一定比重。放開外地車的排放標準和年限限制,將極大便利二手車在各地區間的交易,尤其會對即墨、萊西和平度等周邊縣市的二手車市場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也有商戶認為,取消“限遷”對市場影響或有限。“隨著二手車價格透明化,從外地收購廉價車的利潤空間很小,車商從外地收購的大都是年限較新的車或中高檔車。愿意買舊車的人越來越少。”中信達車行總經理曲學山指出,“國三”車均為8年以上的舊車,買的人少,市場流通很慢。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小車行中“國三”以下標準的車尚可占到百分之二三十,而大一點的車行中已經基本找不到“國三”車。有商戶表示不愿收購年限久的車,主要是擔心車況差,一旦出現問題對企業品牌傷害大。也有商戶認為,考慮到擁堵、環保等問題,政策何時在青島落地還是個問題。(記者張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