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手機淘寶,手機導航……全民APP時代,連找工作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近來,一些專業“兼職類”APP興起,由此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兼職方式,比如陪人逛街,陪人游泳,陪空巢老人說話。

  目前,這些“兼職類”APP使用者以大學生群體為主,有的大學生,就靠這類兼職APP平臺推介的工作,月入5000元。

  兼職類APP催生新工作種類

  在不少大學生們固定拿著家里給的千元左右的生活費時,駐濟女大二學生王寧寧(化名)成了他們中的“富人”:不是上班族,靠兼職卻能月入5000元。

  王寧寧說,她的家庭條件不好,為了能不伸手問家里要錢,就希望能利用課余時間做做兼職。她去商場做過促銷,但不善言辭的她覺得不是她的專長。幾個月前,在朋友的推薦下,王寧寧下載了一款兼職APP,并發布了一條“陪人游泳、運動”的消息,很快就收到不少約單。

  “起初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客戶都是希望一起運動、休閑的,也不僅僅是游泳,根據運動種類的不同,我定價每小時50元到200元不等。”做兼職的這幾個月里,王寧寧最多的一個月賺了5000元。

  駐濟某高校女生史彤也在兼職類APP上發布了消息,不過她是陪空巢老人聊天,每小時定價80元。“約我的客戶都是老人的子女,希望我能代他們給老人解解悶。”史彤說。不過,她的收入沒有王寧寧那么高:“沒有那么多錢,可是起碼能不問家里要生活費了”。

  在兼職類APP上,記者看到,除了常見的發單員、促銷員、家教助教等兼職外,兼職類APP多了一些新的工作種類:文字聊天、情感傾訴、上門烹飪、陪逛街看電影、游戲或運動陪練等超過200種類別,還細分出了線上和線下的服務方式。

  有人借著兼職的方式交友

  兼職類APP提供了新的工作種類,借助于互聯網平臺,還開發出了“線上”兼職的方式。不過,記者看到,與其他種類的APP一樣,缺乏相關的門檻和準入標準,內容也稂莠不齊。

  比如,兼職工作中出現了“虛擬男友”、“虛擬女友”,這些名為工作,實為交友、打發時間的方式也讓兼職類APP變了味。

  “撒嬌賣萌、暖男高冷、溫柔體貼,哪一款適合你,我們家都有,標價為8元每小時。”這是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的一名學生發布的兼職信息,記者點開進行預約,但一直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此外,有不少掛著“小鮮肉”頭像的男士,發布的信息為“陪人聊天”,收費則是0元每小時。

  “我也看過這樣的信息,頭像都特別帥,看上去是花美男,年齡也在20歲—23歲之間,不過,誰知道是不是真實信息。”注冊過兼職APP的濟南白領章女士說。

  記者體驗發現,注冊這樣的兼職類APP,需要填寫的信息是身高、體重、年齡,以及發布者的位置,技能和是否接受線下見面。并不需要注冊者類似身份證號等真實的身份信息。

  互聯網時代,兼職類APP大量出現,對此,網絡分析師洪波稱,兼職的形式和途徑也是不斷與時俱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兼職。利用空余時間兼職實際是提供的一種服務,不能完全屬于虛擬產品,風險是存在的,但對于這些軟件的使用主力軍——大學生來說,社會經驗不足的,尋找兼職的時候要理性,不能單純為了追求賺錢快最后誤入歧途,得不償失。

  新聞鏈接

  白領做兼職多是開網店

  日前,前程無憂網發布的《職場人兼職情況》調查報告,高達6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親朋好友正在兼職,約四成人在同時從事兩份工作。兼職最多的8大工作依次是網店/代購、兼職教師、文字類兼職、專車司機、禮儀/司儀、服務員/收銀員、銷售和會計/財務。其中,61.1%的兼職白領選擇代購/微店/淘寶,而討論熱度最高的專車司機只占到16.8%的比例。盡管兼職的目的是增加收入,但是多數受訪者對兼職收入的預期并不高。41.7%的受訪者對兼職的期望工資為2000元到5000元,37.4%接受每月2000元以下的兼職月薪,低于受訪者正式工作收入的一半。

  來源:都市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