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之夜,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飛天”的消息振奮人心。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么“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記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采訪有關專家,帶您一起遨游“天宮”。
為啥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天宮二號在外觀上與我國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類似,都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天宮二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艙內宇航員活動的范圍約為16到18立方米,按6立方米即可滿足住一人居住的人機功效看,天宮二號上住兩位航天員比較寬敞。
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二號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武平介紹,天宮一號的主要目標是驗證交會對接技術,而天宮二號則將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安排了一批體現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科學與應用任務。
這其中,空間冷原子鐘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是天宮二號14個應用和試驗項目中的3個重點項目。
如何從備份艙“轉正”的?
“天宮二號原本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備份產品。朱樅鵬表示,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后,這個備份產品并沒有被浪費掉,而是把它的設備用來做天宮二號。
“因為備份產品在地面上存放已久,我們對設備和材料進行了壽命試驗,更換了一些非金屬材料,對設備做了延長壽命的處理,確保天宮二號質量的可靠性。”朱樅鵬說。
為了保證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能更好地吃飯、睡覺、鍛煉、娛樂,天宮二號對飲食居住環境進行改善,為航天員營造家的感覺。
朱樅鵬表示,艙內色彩、光線、降低噪音等都做了人性化的環境布置;航天員可在空間實驗室收到地面電視信號,能跟家人進行天地通話和私人通信;為保證航天員在微重力環境下身體機能不衰退,天宮二號配置了力量訓練設備,并定期對航天員心血管和身體醫學指標進行監測。
朱樅鵬說,因為天宮二號只有一個交會對接口,必須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撤離太空后,在明年才會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天宮二號任務密度較大,將進行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這將是我國建設空間站之前進行最后一次全面的技術驗證。
記者了解到,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在訪問天宮二號時,可為天宮二號補加推進劑,使其在軌工作時間更長。“這是空間站建造非常重要的技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解釋,未來空間站需要持續在軌飛行十幾年,無法一次把燃料、消耗品等都帶上去,需要在軌補加,“就像空中加油一樣”。
天宮二號上14個應用項目如何統籌協調?
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安排了共14項空間科學和應用任務,30余家單位參與載荷研制,為保證各項任務并行開展,空間應用系統總體部將應用任務進行了科學合理地分解,設置了17個分系統,分系統又分解為科學研究、載荷研制等多個子系統。
天宮二號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說,總體部不是將各載荷簡單連接,更不是各項應用技術簡單堆積,而是采用系統集成的概念,進行了總體設計、系統集成測試、統籌在軌飛行試驗,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獲取應用效益。
空間應用系統安排了有效載荷運控在軌支持設備對應用項目進行統一的供配電、測控、數據采集管理傳輸等工作。
“有效載荷運控中心將對運行控制進行統一規劃,通過天地鏈路,進行運行控制和傳輸。”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有效載荷運控中心主任郭麗麗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