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文化”?文化,既包括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產品,也包括比較抽象但制約著社會和人類生活的行為規范,還包括宗教、文藝、思想等精神產品。因此,齊文化,也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齊地文化,二是齊國文化。齊國文化是齊地文化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像我們通常所說的齊文化其實就是指齊國文化。

  現在的山東省主要包括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在當時齊國最大疆域達到了方圓兩千多里,包括現在的魯北、魯中及山東半島地區。

  齊文化的歷史沿革:

  齊文化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時期:東夷文化時期,也就是從原始社會到商末,是齊地原始的本土文化。

  第二時期:也就是大眾熟知的齊國文化時期,從齊國建國到漢武帝時期,是一種繼承文化,從東夷文化繼承而來,但沒有很大的變化提升。齊文化的保留不得不感謝齊國開國元君姜太公: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這一時期的齊文化,顯現出與其他先秦地域文化迥乎不同的變革性、開放性、多元性、務實性和智慧性。

  第三時期:齊魯融合時期,從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唐宋年間。在這一時期,齊文化的特性更加彰顯出“融合”特性,但并未得到過多的進步。

  第四時期:魯文化時期至今。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齊文化最鼎盛的時期是從太公建國一直到漢武帝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化可以說是集合了各家之所長,正是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和鮮明的文化特點,讓齊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成為中華傳統文化星空中一顆亮麗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