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零擇校”,今年“零擇班”,雙零的出現,封死了擇校、擇班的路子。如今開學之初,卻有部分老師告訴生活日報記者,“有家長又開始琢磨起擇位。”

  據了解,在不少家長眼中,第三排與第四排被俗稱為“金三銀四”,言下之意,第三四排成了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前兩排距離講臺太近,有的學校還得擦黑板,學生‘吃’粉筆沫;而且太靠前對頸椎不好,眼睛也容易受影響?!币晃徊辉妇呙膶W生家長告訴記者,而后面幾排,“除了近視眼看不見黑板之外,孩子坐的靠后,也不容易被老師關注,自然也就不是最好的選擇?!背酥?,金三銀四的中間幾排也被不少家長相中,理由竟是兩側的座位容易導致學生斜視或散光。

  在許多家長眼中,教室里座位的位置都是有區別的。比如:

  受歡迎的靠窗位置——“風景區”

  學霸最愛的位置——“學霸區”

  班級中間位置——“努力區”

  班級最后兩排——“醬油區”

  腦補一下這個劃分,出現的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這張圖靠不靠譜?班主任們集體搖頭:“大學里自選座位,有可能這樣,但小學里肯定不是這樣。”

  乍聽之下,爸媽心目中的理想座位,確實很不錯,既照顧了身體有特殊情況的孩子,又能讓熊孩子們秒變學霸。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班主任們的回答是:NO。

  其實,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上課,和位置前后沒有必然的關系。老師通常對全班孩子一視同仁,并不會特別關注前排的孩子,上課時也都是前后走動,不會只盯著前排的孩子看。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因為坐在老師跟前,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要在老師跟前好好表現,否則做什么小動作立刻會被發現。如此一來,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守規矩,好好聽課,肯定有利于促進學習成績。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市絕大多數中小學基本按照學生身高排座位,有的班主任還會根據每一年學生的綜合成績綜合進行搭配,從而起到互幫互助的作用。而且很多學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換座位,學生位次會有小范圍交換,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坐在第一排,也都有機會坐在最后一排。

  總之,坐前排到底能不能秒變學霸,關鍵還是看調換座位是否對孩子產生這種心理暗示。所以,理想座位的效果因人而異。

  對于排座位,老師給爸媽的建議是:順其自然,不要刻意。

  小編也想插句話:其實不管坐哪里,學霸都是學霸啊。

 

來源:生活日報